市場份額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發起產品攻勢,積極開展“自救”
今年以來,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不斷縮減。中汽協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6月銷量為59萬輛,市場份額為33.5%,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1-6月累計銷量285.4萬輛,市場份額36.3%,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主品牌連續4個月市場份額下降,同時陣營內部兩極分化現象已十分明顯。長城、長安、吉利等龍頭自主品牌“強者愈強”,另外,以眾泰、力帆等為代表,低端消費市場不斷萎縮,正在加劇自主品牌生存環境的惡化。此外,豪華品牌、合資品牌雙雙價格下探,也讓自主品牌高端突圍愈發艱難。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國品牌車企展開“自救”,計劃在下半年發起新一輪產品攻勢,助力品牌向上突圍。
自主品牌份額不斷下降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和分化,明顯體現在銷量上。6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下降16%,環比5月持平,市場份額繼續下滑至32%。此外,自主品牌之間分化嚴重,其中龍頭自主品牌占據整體市場份額明顯上漲,長城、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攻勢迅猛。其中長城汽車6月銷售8.2萬輛,同比勁增30%,上半年累計銷售近40萬輛。吉利汽車6月銷量達11.01萬輛,同比增長約21%;1-6月累計銷量53.04萬輛,同比下降約19%,完成全年141萬輛銷量目標的38%。車市“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更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8萬元以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下降63%,市場份額逐步下降,遠大于總體市場下降33%的幅度。8萬元以下市場占乘用車整體市場的比例從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28%、25%、19%、16%,呈逐步下滑態勢。
自主品牌從6月開始出現的份額劇烈下滑,這與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的銷量快速恢復息息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車市下行壓力下市場競爭加劇,高端品牌車型價格下壓趨勢進一步凸顯。豪華品牌銷售均價已降至33.5萬元,合資品牌銷售均價則從13.8萬元降到13.5萬元,自主品牌新車交易均價也上升至9.3萬元。豪華品牌與合資品牌價格雙雙下降,自主品牌之前的價格優勢不再,8萬元以下的市場需求明顯趨弱,這些因素導致自主品牌低端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高端突圍是自主品牌新出路。
“疫情對中低收入人群造成的沖擊更大,這是造成自主品牌市場被抑制的重要原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此前的預測,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向好,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會止跌,甚至略有回升。
由于自主品牌的SUV市場銷量占比相對較高,因此SUV市場表現直接決定了自主品牌的總體表現。自主品牌傳統轎車在2020年整體表現較強,同比增長12%;而SUV市場僅增長1%,除“前三強”長城、長安、吉利外,其余品牌SUV銷量整體下降69%。自主品牌略占優勢的SUV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特別是合資品牌加快小型SUV推出節奏后,價格體系不斷下壓,給自主品牌帶來巨大壓力。
發起產品攻勢,積極開展“自救”
面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縮減、品牌分化加劇等現狀,部分自主車企發起了新一輪產品攻勢。7月12日,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比亞迪漢正式上市,作為首款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新車,共推出4款配置車型,包括三款純電動車型,一款插電式混動車型,還會推出5G版車型。比亞迪漢售價區間為21.98萬-27.95萬元,開啟傳統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高端化。
上半年,吉利中大型SUV豪越上市,售價10.38萬元起,以價格攻勢搶占市場;新寶駿RS-5全面升級300T新版本,RS-3 1.5T版本車型將于7月24日的成都車展上市,試圖用更多新品“轟炸”市場。上汽榮威發布了全新R標,首款R標量產車型緊湊型轎車ER6即將上市,全新的R標也將是榮威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專屬標識,包括MARVEL、ER轎車系列以及正在規劃中的SUV系列。
高端化也成為自主品牌產品“自救”的真正出路。自主高端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增長勢頭明顯,一汽紅旗相關數據顯示,紅旗品牌6月銷量突破1.54萬輛,同比增長92%,1-6月累計銷量超過7萬輛,同比增長111%;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也已連續三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今年6月領克銷量達到1.32萬輛,同比增長約53%,并達到過去7個月以來的最高月銷量水平。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消費者的購買力逐步升級,尤其是目前換購群體的比例逐步增大,消費均價逐年走高的趨勢十分明顯。在新能源車型方面,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00級、A0級、A級純電動汽車銷量分別下滑58%、63%和52%,但B級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876%。在傳統燃油車方面,自主品牌新車交易均價從2017年的8萬元上升至今年的9.3萬元。
不過,高端化道路并非適用所有自主品牌,崔東樹表示,自主品牌應拒絕盲目追求高端化,需要從多方面進行突破。數據顯示,龍頭自主品牌走強的原因來自于燃油車的產品升級以及銷量的增長。自主品牌燃油車銷量從一季度下降45%到二季度增長3%,回暖明顯。隨著自主品牌更多新產品的上市,在新一輪產品攻勢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持續失守的疲勢有望得到舒緩。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