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網紅”名城背后的科創脈動
似乎沒有一座城市如長沙一般在“網紅經濟”的大潮中如魚得水,不僅博得了名滿天下的名聲,更是贏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提升。
大批傳統產業在這里呈現出完全耳目一新的新玩法,并成為普遍的態勢,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們趨之若鶩——不少人將此歸結于長沙人千百年以來骨子里“愛玩”“會玩”“敢玩”的基因,若將這幾個顯著特點的換一種說法,亦可稱之為創新。
近日,第一財經與微眾銀行微眾企業+聯合打造的《科創源動力》第二季欄目組走進長沙這座深具創新稟賦的“網紅”城市,探尋這個城市的科技創新故事。
關鍵指標倍增
2022年6月,長沙迎來了一場盛會——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這場國內科學界的盛會吸引了百名院士及頂尖專家、百家全國學會和地方學會齊聚星城,年會的主題之一為“創新引領 自立自強——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
一年前,同樣是6月,長沙市成功獲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這兩件事,在長沙市乃至湖南省內坊間被廣泛提及,被視為是國內科技界及國家對長沙市科技發展與創新的肯定。
湖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處處長左宏說,長沙在科技部發布的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的評比中,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八。“創新實力和科技實力是非常強的。”左宏說。
長沙的科技創新運力源遠流長,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色科研院所眾多。長沙在較早的時候就擁有農業科技、建設機械、冶金等獨具特色的專業研究院(所),同時還有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等專業性高校,并很好地實現了產業轉化,由此形成了一個個享譽國內外的產業,比如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機、工程機械等,同時誕生了一批知名企業,如三一重工等,長沙也因此成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
近年來,湖南一直在推動以長沙為核心的長株潭城市群共融協調發展,長沙周邊的株洲、湘潭也擁有軌道交通產業、機電及礦冶等特色產業,并相互融通。
長沙還形成了較有特色“院士經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在長沙工作的“兩院”院士共有49名(含柔性引進)。
更為重要的是,沿著這樣的脈絡,一個個產業集群由此形成,效果顯而易見。
其中,長沙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已獲批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智能制造成為閃亮的新名片。
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21中國智能制造50強中,長沙共有5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數占到了榜單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居全國第一。2021年,中國科技部宣布將在長沙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據媒體報道,自2012年至今,長沙科技創新關鍵指標實現7個“倍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從134.44億元提升到367.1億元,增長1.7倍;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從300余家增長到1532家,增長4.1倍;全市人才總量從50萬增長到280萬,增長4.6倍,“人才吸引力指數”躍居中部第一;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1.08件增長到47.9件,增長3.3倍;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億元左右增長到533億元,增長25.7倍;高新技術企業數從825家增長到5218家,增長5.3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1218億元增長到3821億元,增長2.1倍。
樹與枝杈
2016年,在外企工作多年的石通哲選擇回國自己創業。最初,他想選擇距離潛在大客戶更近的省份開啟創業,但最終卻定在了長沙。石通哲說,之所以落戶長沙,被長沙的配套和產業鏈所吸引。
石通哲創辦的湖南華通粉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通設備”)主業為新材料,他需要在企業的周邊有著成熟的產業配套,以助力企業的成長,而位于長沙的中南大學在礦冶(冶金)領域,無論是科研還是產業轉化、開發都具有較強實力,相關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在此得以形成。
“中南大學冶金院在鋰電行業非常權威,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幫我們主動牽線。”石通哲說。
湖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處處長左宏將長沙的這種產業集群、產業鏈特色形容為樹與枝杈、果子的關系。
她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為例,“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具有相關資源稟賦,同時還有以中南大學長沙礦業研究院等為代表的高校院所,在材料領域積淀了深厚的學術科研力量。伴隨市場經濟的介入和需求的來到,由此產生了爆發效應。”據她介紹,根據調查,諸如儲能材料等產業,在湖南的技術自給率可以達到90%以上。
長沙市一直著力于對產業鏈的完善。2017年以來,長沙市提出以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為抓手推動制造業發展,并在全國首創產業鏈“鏈長”制。
通過多年發展,長沙市力推的“1+2+N”產業集群已成體系。以工程機械制造為例,長沙聚集了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家企業,成為僅次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
配套完備,產業鏈成熟,這些無疑對于創業者具有吸引力,除此以外,還有人的因素。石通哲說,除了配套,滿足“人”的需求是他一個重要的考量。
“我希望選擇宜生活、宜工作的地方,生活成本比較低,但同時生活質量比較高,而長沙的房價、教育資源、創業資源等吸引了我,我相信,其它的技術人才也是這種想法。”他說。
事實上,近年來,長沙市在引進人才方面頻頻出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早在2014年,長沙市就發布了《長沙市引進緊缺急需和戰略型人才計劃》,使長沙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基地、創業基地和現代化人才集聚中心。此后幾年,長沙市還發布了一系列優化人才引進環境的多項政策,在人才安置、購房、子女就讀等方面作出了優先安排,產業引申主要指向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航空航天、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政策的落實帶來了成果。以長沙市科創集中地之一的湖南湘江新區為例,近年來持續推進“千博萬碩”引才工程,截至目前,全區共引進252名博士,2766名碩士。
“現在我們公司接近140號正式員工,大概有1/3是從沿海地區回來的,包括江浙、廣東一帶。”石通哲說。
融資助力
除了產業、人才環境,幾乎所有創業者還都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就是資金。
湖南金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斌泉回顧自己的創業之路時感慨不已。做裝配式護欄起家的他,2010年開始將公司的業務方向轉向攻克由德國和瑞士壟斷的鋼鐵精密復雜成型技術,一路坎坷,期間幾度瀕臨破產,歷經近十年,終于依靠完全自主技術成功攻關,成為全球行業引領者。
“我們到現在一共擁有1400多項專利,僅是這些專利的申報費就上千萬。”在謝斌泉的創業故事里,資金是逃不開的字眼,在他和團隊的十年攻關過程中,因為資金困頓不得不數度融資,甚至向員工借款。
對于科創企業來說,在創業初期沒有盈利、沒有抵質押物的情況下,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投融資。這也引發了一些破局者的思考,比如類似于微眾銀行這類自帶科創基因的金融機構專注于支持中小企業。
湖南省也是微眾銀行早期重點服務的地域之一,省內貸款客戶基礎量多,占比大,微業貸服務省內小微企業的經驗也較為豐富。
在長沙,近六千家申請了微業貸科創貸款,其中很多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長沙每三家科創企業中就有一家選擇了微眾銀行,行業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制造業為主,亦覆蓋不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符合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發展方向的重點企業。
微眾銀行作為一家數字銀行,一直利用數字化手段去服務小微企業。其中,首創推出了“政銀擔”線上批量化融資擔保服務模式,截至目前,該服務模式已落地全國13個省市地區。
湖南是微眾銀行“政銀擔”落地的第二個地區。微眾銀行去年就與湖南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為湖南省內小微企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提供更全面精準的金融服務。經過一年的時間,“政銀擔”已在當地服務了超過1300家企業。
石通哲的華通設備也是微眾銀行的客戶之一,雙方正在探討通過“政銀擔”進一步豐富其融資服務。
事實上,長沙一直也在探索如何解決科創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初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進行了一系列突破與創新。
據湖南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湖南中小擔保”)副總經理夏繼紅介紹,因為很多科技企業都是輕資產模式,沒有廠房、土地等實物資產作抵押,所以一般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擔保機構承擔著科技型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一個紐帶和橋梁作用,在開展貸款擔保的基礎上,也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比如對于成長性好的高科技企業,采用“擔投聯動”模式,即以擔保加投資方式,滿足企業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需求,有力地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包括湖南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內,湖南省及長沙市的各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各項變革舉措和創新產品,著力破解廣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困局。這些舉措,最大觸及科創企業。
夏繼紅介紹,針對科創企業和產業,當地政府在金融、稅收、租金等方面都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長沙市創新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補償體系,湖南省科技廳設立了“知府價值風補基金”等。
比如,2022年4月,湖南省科技廳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湖南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實施辦法》,6月14日,長沙市出臺適配的《工作方案》,聚焦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金融機構合作建立補償機制,以風險補償形式支持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用市場化手段撬動金融資本投向高技術、高成長、高價值的科技型企業,切實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同時,政府部門對科技創業進行知識價值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提供給銀行。銀行將根據企業知識價值評價結果對企業進行預授信,只要企業申請,就可以很快獲得貸款。
融資難是很多創業者無法回避的難題,很多像石通哲、謝斌泉這樣的創業者都對此深有體會,但他們也見證轉變的過程,感受到了長沙市近年來金融創新的力度。在開放創新的金融環境,不僅能夠讓他們完全市場化地與湖南中小擔保、微眾銀行等機構合作,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系列創新政策帶來的紅利。
在配套完備、產業鏈成熟、高度宜居、政策扶持以及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的助力下,構建了一個立體的助推體系。未來,長沙也將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者來到這片熱土拼搏奮斗,創造出更優秀的科技成果,孵化出更多的科技企業,打造出更強的科技產業,進而成為冉冉升起的中部地區科創核心城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熱資訊!大部地區將出現大范圍雨雪、大風、2023-01-11
- 環球快報:券商員工違規炒股 監管出手清理2023-01-11
- 【環球報資訊】2022年新能源車滲透率翻番 2023-01-11
- 政策利好頻發 房企流動性緊張趨緩2023-01-11
- 每日看點!明星私募展望2023年投資:一個值2023-01-11
- 【當前熱聞】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1月11日2023-01-11
- 環球即時:艾隆科技:1月10日獲融資買入27.2023-01-11
- 全球今日訊!青云科技:1月10日融券賣出金2023-01-11
- 西力科技:1月10日獲融資買入29.88萬元2023-01-11
- 空客2022年共交付661架民用飛機2023-01-11
- 寶馬去年在華純電動車銷量增長91.6%2023-01-11
- 【環球速看料】中科軟董事長左春: 穩健“2023-01-11
- 要聞:傳藝科技:已向兩輪車和儲能客戶送出2023-01-11
- 天天熱議:華龍證券IPO獲受理2023-01-11
- 要聞速遞:平安i貸貸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信2023-01-11
- 捷報!中國長城擎天EF860雙路服務器成功斬2023-01-10
- 從香氣重新定義云南茶飲的代表作——麒麟大2023-01-10
- 微動態丨盛迅達擬出售對華立科技全部持股 2023-01-10
- 北水動向|北水成交凈賣出0.06億 內資無懼2023-01-10
- 環球新動態:田野股份:目前與匯源無合作,2023-01-10
- 新城發展:新城控股2022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2023-01-10
- 城投“驚雷”:誰為托底者托底?2023-01-10
- 天天微資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22年各車2023-01-10
- 百度李彥宏:自動駕駛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2023-01-10
- 當前資訊!百度李彥宏:交通網絡智能化改造2023-01-10
- 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調研螞蟻集團等企業2023-01-10
- 焦點觀察: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特斯拉降價2023-01-10
- 南充冬菜(宜賓芽菜配燃面味道一絕!本溪豆2023-01-10
- 北京天寧寺(天寧寺橋下空間提升利用試點探2023-01-10
- 【環球新視野】公司前線|嶺南股份新增“數2023-01-10
精彩推薦
- 熱資訊!大部地區將出現大范圍雨雪、大...
- 要聞速遞:平安i貸貸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
- 北水動向|北水成交凈賣出0.06億 內資無...
- 城投“驚雷”:誰為托底者托底?
- 世界今熱點:豪宅市場冰火兩重天,透露一...
- 天天百事通!華潤置地獲授35億港元定期...
- 上市房企重組首單細節曝光 陸家嘴三年...
- 今亮點!新城控股:2022年商業運營收入10...
- 招商蛇口開年“動刀”,重倉城市重新布陣
- 天天最新:吉大正元: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
- 【天天新要聞】禹洲集團2022年銷售額356...
- 央行:2022年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
- 天天觀焦點:遠洋集團2022年協議銷售額1...
- 前沿熱點:央行: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
- 全球快看點丨強冷空氣來襲!多地氣溫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