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靠什么對抗零售寒冬?
截至2022年2月中旬,多家上市的商超企業發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財報以虧損居多??土飨禄c營收虧損是業內去年普遍感覺的趨勢。疫情帶給世界的影響是深遠且巨大的,對于全球許多零售商來說,此次疫情算是一場“猝不及防的寒冬”。但零售業的奇妙之處在于,雖然疫情引發危機,但其中也孕育著新業態、新模式崛起的機會。
普華永道在2021年的《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在選擇消費渠道時,比全球其他消費者更加傾向于“網店和實體店相結合”的模式。
這種變化,在美妝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隨著渠道紅利和消費者喜好的變化,美妝集合店在不斷經歷時代變遷。
其中,屈臣氏在中國內地擁有4100多家門店和6300萬活躍名會員,基于對市場數字化趨勢的準確判斷,展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
數字化轉型積極進行品牌年輕化
早在幾年前,屈臣氏提出O+O平臺策略。
線下,屈臣氏用更潮流的元素進行了一系列裝飾改造,還借助數字技術,升級了門店服務方式,在店內增加了掃碼購、皮膚測試、虛擬試妝等。
線上,屈臣氏上線微信小程序——屈臣氏云店,推出門店自提以及快至0.5小時“閃電送”服務,此前,還推出虛擬品牌代言人屈晨曦,打造主題門店,積極進行年輕化嘗試。數據顯示,屈臣氏云店上線6個月后就交出了一張破5億元的銷售成績單。
具體而言,屈臣氏的O+O是什么?——線下線上無縫融合,憑借覆蓋全國超過4100家實體店鋪和小程序、APP、BA企微等線上平臺,給消費者帶來隨時隨想的服務和優質的購物體驗。
在屈臣氏的線下門店,我們發現BA相對少了,而多了的則是帶著鏡子與試用產品的座位,還提供專門的膚質檢測,再待久一點,你會發現BA的專業水平極高,且多數時間實質是在回應咨詢。屈臣氏門店成為了顧客試用產品與體驗服務的“第三空間”。
O+O本質上,是將傳統零售過去簡單粗暴的商品堆貨銷售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體驗式營銷模式,從滿足簡單產品需求進階為滿足消費者產品+服務的需求。
如此一來,屈臣氏提供的不再是銷售場所,而是場景。O+O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攀升:O+O人均消費頻次已經是純線下消費頻次的2.7倍,且客單價逐年攀升。
O+O平臺策略賦能品牌增長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美妝行業整體增長放緩。2021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的環比增速逐月下滑,下半年同比增速更是降為個位數。行業整體承壓狀態下,過去各色選手蒙眼狂奔的美妝賽道,來到了一個崎嶇的轉彎區。大環境的劇烈變化,整個行業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機會,從“流量化沖量”走向了“數字化提質”的理性新時代。
屈臣氏有一個有趣的新銳品牌孵化平臺叫“屈奇館”。在這里,用戶會看到很多還未在屈臣氏線下門店上架的初創品牌。屈臣氏讓會員作為“首席試物官”免費試用,發表試用報告,并邀請美妝個護行業專家進行專業測評。經過顧客和專家雙重把關,將決定品牌能否“出道”正式入駐屈臣氏O+O零售。
這種方式不僅改變了 “上菜”的方式,還改變了 “上菜”的內容。決定一款新品的消費熱度,不再僅僅依靠大預算的媒體傳播投入,而是與屈臣氏“屈奇館”的試用報告有著密切的關系。
同時,傳播的內容也一反之前高度統一、反復轟炸品牌核心訴求的思路。屈奇館的內容角度顯得非常多樣化——從有效成分分析切入的成分黨、從需求場景切入的使用體驗、從選擇對比角度切入的測評體驗等等。他們的出發點是從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和習慣行為出發,而不僅僅是從所謂的品牌特點出發。
對于新銳美妝品牌來說,都能在屈臣氏的流量池里找到自己的精準用戶,從而獲得品牌破繭而生的增量。
在助力品牌完成冷啟動的過程中,屈臣氏的O+O平臺策略可以快速幫助品牌打通從營銷到經營的完整鏈路,高效完成品牌建設、用戶心智強化、消費行為轉化。同樣,這套模式也可以幫助成熟品牌優化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環節,實現品牌聲量、銷售轉化率及銷量的持續多重增長。
屈臣氏主動求變或引領零售商破局
我們觀察到,進入中國30多年以來,屈臣氏始終持續處于變革之中,這是因為美是關于自我價值和自我欣賞的認知,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和認識不斷深化發展,消費者也會對產品的功效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屈臣氏加大投入加速數字化轉型,布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這一轉變的直接體現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O+O平臺策略。專業化、系統化、長期化與品牌一起通過數字化轉型,取悅消費者,創造更多元也更有趣的美妝消費品世界。
另一方面,緊跟消費者需求迭代升級,屈臣氏也逐步推進了BA轉型,通過“靜靜服務月”對BA形象進行升級,變身為“有話題、懂產品、懂年輕人、專業” 的形象。
屈臣氏主動求變的本身也是一種不變,有溫度、熱誠地對待消費者、品牌方和員工。化繁為簡,可能最重要的能力并沒有多么玄乎,共情是最質樸的道理。
屈臣氏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在它的示范帶領下,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將加速擁抱數字化技術以求變革升級,這是行業的利好,也是消費者的利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熱資訊!大部地區將出現大范圍雨雪、大風、2023-01-11
- 環球快報:券商員工違規炒股 監管出手清理2023-01-11
- 【環球報資訊】2022年新能源車滲透率翻番 2023-01-11
- 政策利好頻發 房企流動性緊張趨緩2023-01-11
- 每日看點!明星私募展望2023年投資:一個值2023-01-11
- 【當前熱聞】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1月11日2023-01-11
- 環球即時:艾隆科技:1月10日獲融資買入27.2023-01-11
- 全球今日訊!青云科技:1月10日融券賣出金2023-01-11
- 西力科技:1月10日獲融資買入29.88萬元2023-01-11
- 空客2022年共交付661架民用飛機2023-01-11
- 寶馬去年在華純電動車銷量增長91.6%2023-01-11
- 【環球速看料】中科軟董事長左春: 穩健“2023-01-11
- 要聞:傳藝科技:已向兩輪車和儲能客戶送出2023-01-11
- 天天熱議:華龍證券IPO獲受理2023-01-11
- 要聞速遞:平安i貸貸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信2023-01-11
- 捷報!中國長城擎天EF860雙路服務器成功斬2023-01-10
- 從香氣重新定義云南茶飲的代表作——麒麟大2023-01-10
- 微動態丨盛迅達擬出售對華立科技全部持股 2023-01-10
- 北水動向|北水成交凈賣出0.06億 內資無懼2023-01-10
- 環球新動態:田野股份:目前與匯源無合作,2023-01-10
- 新城發展:新城控股2022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2023-01-10
- 城投“驚雷”:誰為托底者托底?2023-01-10
- 天天微資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22年各車2023-01-10
- 百度李彥宏:自動駕駛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2023-01-10
- 當前資訊!百度李彥宏:交通網絡智能化改造2023-01-10
- 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調研螞蟻集團等企業2023-01-10
- 焦點觀察: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特斯拉降價2023-01-10
- 南充冬菜(宜賓芽菜配燃面味道一絕!本溪豆2023-01-10
- 北京天寧寺(天寧寺橋下空間提升利用試點探2023-01-10
- 【環球新視野】公司前線|嶺南股份新增“數2023-01-10
精彩推薦
- 熱資訊!大部地區將出現大范圍雨雪、大...
- 要聞速遞:平安i貸貸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
- 北水動向|北水成交凈賣出0.06億 內資無...
- 城投“驚雷”:誰為托底者托底?
- 世界今熱點:豪宅市場冰火兩重天,透露一...
- 天天百事通!華潤置地獲授35億港元定期...
- 上市房企重組首單細節曝光 陸家嘴三年...
- 今亮點!新城控股:2022年商業運營收入10...
- 招商蛇口開年“動刀”,重倉城市重新布陣
- 天天最新:吉大正元: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
- 【天天新要聞】禹洲集團2022年銷售額356...
- 央行:2022年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
- 天天觀焦點:遠洋集團2022年協議銷售額1...
- 前沿熱點:央行: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
- 全球快看點丨強冷空氣來襲!多地氣溫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