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熱訊:中國區千人裁員背后:福特精簡機構堅定在華業務
記者杜巧梅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換屆兩個月后,福特中國又迎來了震蕩。
5月10日,有消息稱,福特中國開始裁員,裁員人數高達1300人,被裁人員將按照N+3賠償。
“對于福特汽車來說,中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在華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始終不變。”針對裁員消息,福特中國回應稱,“公司正在打造一個更加精簡、靈活的組織結構,將資源投入到具有優勢的核心業務上,努力實現在華業務目標。”
而業內猜測,裁員的背后可能與福特在華銷量下滑和福特總部對中國市場投資策略調整有關。
數據顯示,2022年福特在中國市場全年銷量為49.6萬輛,同比下跌33.5%;豪華品牌林肯汽車在華累計銷量為7.93萬輛,同比下滑13.4%。
2022年全年,福特在中國市場份額僅為2.1%,較上一年下降0.3%,息稅前虧損達到5.72億美元。
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雖然福特汽車并未公布中國區銷量和財務狀況,但從福特在華合資企業來看,一季度銷量僅為4.48萬輛,同比下滑25.68%。
在此背景下,福特汽車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制定了縮減投資以提高盈利能力的新計劃。
當地時間5月2日,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在中國的未來戰略將會改變。我們將在中國開展投資更低、更精簡、更專注、回報更高的業務。”
據悉,新計劃包括增加對商用車的關注,以及將其在中國的工廠用作經濟型電動汽車和汽油燃料商用車的出口中心。
吉姆.法利認為,通過專注于商用車、出口產品及其在中國的林肯豪華車系列,福特可以在中國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戰略收縮,或更改在華投資策略
“市場已經完全變了,我們將不得不重新思考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定位。”事實上,早在結束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中國之行后,吉姆.法利就在一場活動上公開表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需要做出要么繼續、要么退出的決定。”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過去幾年里,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電動車市場已經飛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并且呈現出新的競爭格局。新的市場格局之下,福特依然期待尋求在華長期、可持續性的發展,并先后發布了“福特中國2.0”計劃、“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并推進了林肯品牌的國產化。
2021年4月,福特中國還對在華業務運營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梳理和調整,確立了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汽車業務核心布局——福特品牌乘用車、商用車并重,進一步做強林肯品牌、快速推進電動車業務。這一系列變動也是在“福特中國2.0”戰略發布兩年后最大、最深刻的變革。
“隨著福特中國乘用車事業部、福特中國商用車事業部的成立,林肯中國進一步加速推進國產化以及全速啟動的電動車業務,福特中國的業務布局更加聚焦在自身具有優勢且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業務領域。”對于這一系列的機構調整,時任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陳安寧表示。
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動車業務的發展,2022年9月,福特宣布福特電馬赫科技有限公司在華正式運營。
作為福特推動戰略轉型、加強電動車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馬赫科技是中國市場首個由外資汽車品牌成立的專注于智能電動汽車研發和運營的獨立實體,也是Ford Model e業務單元在中國的戰略延伸與關鍵布局。
不過,福特電動車業務部門成立以來并未在中國電動車市場掀起“水花”,福特“電馬”Mustang Mach-E2022年全年銷量甚至不足5000輛。2023年前4個月,Mustang Mach-E累計銷量僅有370輛。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電動SUV市場也面臨激烈競爭,即便是特斯拉也面臨著壓力。這些產品的產能過剩如此之多,以至于這些公司正在虧損和燃燒的資金數額令人難以置信。”吉姆.法利稱,“中國市場已經人滿為患了,合資車企很難有機會。”
由于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銷量已經連續五年下滑,福特汽車公司希望在中國市場下滑中扭轉財務虧損。
而減少在華支出,只專注于產生最高回報的業務領域也成為福特在華業務調整的方向。
“目前福特給出的策略就是構建一個更為小巧、架構精簡的團隊并聚焦高利潤業務——商用車、電動車以及出口業務。”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一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中,吉姆.法利以福特與江鈴汽車(000550)的合資為例,透露福特計劃將中國的業務作為“出口中心”,向南美、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市場出口價格較低的電動車和商用車。
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江鈴汽車”)與福特汽車公司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江鈴汽車的產品出口業務。
據了解,該項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充分利用江鈴的工程、制造能力和成本優勢,與福特全球的銷售網絡相結合,推動江鈴汽車生產的福特品牌和江鈴自主品牌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商用車出口到海外市場,框架協議具體執行細節還有待后續確定。
數據顯示,2022年江鈴汽車出口超過6萬輛包括福特領界、領睿SUV和福特全順車型在內的整車產品。
“中國對福特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只有充分發揮福特和在華合作伙伴的優勢,強強聯合,才能為客戶和股東創造更多價值。”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勝波表示。
此外,4月18日,福特決定在長安福特杭州的工廠生產改版林肯航海家,并將其出口到美國。這在福特汽車歷史上也尚屬首次。
按照規劃,未來福特在中國的產能還將陸續為南美、澳洲和墨西哥提供電動車和商用車。
進退兩難,二線合資走在十字路口
福特裁員的背后,也折射出當下二線合資品牌在華發展的境遇和轉型的困境。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燃油車需求日漸下滑,合資品牌過去在燃油車領域的優勢并未傳導至新能源汽車領域。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6.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3.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4%。
而隨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突破,2023年以來,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9%,相較于2022年同期增加3.3個百分點。
此消彼長,中國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上升的背后,是外資以及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的下降,特別是在當下整體車市增長大幅度放緩的大背景下,合資企業的現狀并不樂觀。
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也對合資車企表現出了更大的沖擊。
本輪降價潮中,合資燃油車比自主品牌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終端讓利幅度更大,部分車型的終端價格和指導價幾乎打了對折,頭部合資公司如本田、豐田、大眾等不得不卷入價格戰,二線合資如北京現代、悅達起亞、長安馬自達、神龍等也為了生存在頑強掙扎。
“合資品牌,當前確實是遇到了一些挑戰。”5月8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長安汽車(000625)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回應長安旗下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銷量下滑情況時表示,“隨著技術進步,用戶對于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看法,不再僅僅停留在對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認知層面上。”
而幾乎與福特裁員消息同時出現的還有起亞“管理職員工”輪休消息。
“鑒于公司已正式開啟電動化全面轉型,逐步從燃油車市場向新能源市場過渡。根據公司戰略轉型發展需要,內部業務及人員結構需要重新整合。為成功實現戰略轉型,重塑業務體系,現對管理職員工分批次進行輪休。”起亞在一份內部通知中稱。
對于上述通知中的“管理職員工”輪休,起亞公開表示,公司內部人員的變動情況,是為順應全新的電動化時代,積極主動創新變革,加速向電動化品牌轉型而進行的正常調整。
而無論是福特中國還是悅達起亞,裁員背后都是在轉型過程中的無奈選擇。
“當下,新能源車銷量高速增長,但虧損較大;燃油車雖然盈利,但市場萎縮較快,這就是目前汽車行業的基本業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
一方面,燃油車市場的不斷萎縮、利潤的快速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依然虧損也是行業共識。過度依賴燃油車并在新能源領域轉型遲緩的合資品牌,尤其是二線合資品牌,正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而無論轉型與否,挑戰都十分艱巨。
“由于電動化轉型收效甚微且份額呈下滑趨勢,合資品牌面臨較大的銷售壓力。”信達證券(601059)研報預計,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面臨長期下滑趨勢。隨后弱勢合資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現存148個品牌,其中中國品牌有114個,外資品牌有34個,而20%的頭部企業銷量的占比達到了91%。市場競爭的格局正從原來歐、美、日、德、韓、中六分天下,向中國品牌獨占鰲頭轉變。”朱華榮表示,未來2-3年,60%-7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并轉。
“長安汽車會堅持合資和自主并行發展的戰略,這符合國家戰略要求,也符合長安、福特、馬自達各方的需求。”朱華榮透露,近一年以來,長安與福特、馬自達在合作上已經進行了戰略上的探討,對于合作模式、公司治理等做了大膽的探索,已經達成了戰略共識。未來股東雙方不僅會在產品、技術、平臺等方面向合資企業輸出,還可能共創全新品牌。
按照規劃,長安福特全新電動車將在2024年投向市場;長安馬自達全新的電動汽車產品也將在2024年面世。
“未來將以用戶為中心、以產品為主線,改革產品開發、產品定義、生產制造和品牌推廣營銷,進一步賦能合資企業。”朱華榮最后表示。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天天看熱訊:中國區千人裁員背后:福特精簡2023-05-12
- 香港航天科技現漲逾10% 與美國RBC Signal2023-05-12
- 歸創通橋-B現漲超5% 國元國際給予買入評級2023-05-12
- 中金:首予鷹瞳科技-B跑贏行業評級 目標價2023-05-12
- 固廢資源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財富風口2023-05-12
- 關注:午評:兩市縮量下行滬指跌0.4% 紡織2023-05-12
- 5月12日 今日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黃金回2023-05-12
- 通達股份擬定增6.5億元加碼新能源電纜業務2023-05-12
- 環球動態:跨境金融場景下 華夏銀行完成云2023-05-12
- 乘風啟航洗臉熊強勢登陸華夏航空包機廣告2023-05-12
- 生物醫藥“科技味”愈濃,華大基因如何打造2023-05-12
- 焦點滾動:4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居民消費2023-05-12
- 龍大美食成為盒馬預制菜生態聯盟戰略合作品2023-05-12
- 微盟集團:一季度SaaS訂單增長20% 經營虧2023-05-12
- 深證指數是什么?大盤為什么看滬指不看深指2023-05-12
- 亦莊國投與中央結算公司開展業務交流2023-05-12
- 萊寶高科:5月11日獲融資買入208.90萬元,2023-05-12
- 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易事特及何思模被證監會2023-05-12
- 百信國際:業務營運在所有重大方面均照常進2023-05-12
- 懶豬科技與億點誠品訂立戰略合作協議2023-05-12
- 中金:維持中國海外宏洋集團跑贏行業評級 2023-05-12
- 中金:維持理想汽車-W跑贏行業評級 目標價2023-05-12
- 中金:維持新秀麗跑贏行業評級 目標價34港元2023-05-12
- 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積極踐行行業文化 2023-05-12
- 光華科技榮獲“中國鋰電回收優質企業”!助2023-05-12
- 深證A指和深證綜指的區別有哪些?股票上證2023-05-12
- 銀行股為什么大漲?銀行股票股價受哪些因素2023-05-12
- 社保個人賬戶余額減少怎么回事?社保個人賬2023-05-12
- 支付寶穩健理財讓用戶資金安全得到充分保障2023-05-12
- 離職了可以自己交公積金嗎?公積金金額不夠2023-05-12
精彩推薦
- 香港航天科技現漲逾10% 與美國RBC Sig...
- 歸創通橋-B現漲超5% 國元國際給予買入...
- 中金:首予鷹瞳科技-B跑贏行業評級 目...
- 焦點滾動:4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居民...
- 百信國際:業務營運在所有重大方面均照...
- 懶豬科技與億點誠品訂立戰略合作協議
- 中金:維持中國海外宏洋集團跑贏行業評...
- 中金:維持理想汽車-W跑贏行業評級 目...
- 中金:維持新秀麗跑贏行業評級 目標價34港元
- 基金定投的正確方法和技巧?定投基金的大...
- 基金定投有沒有資金限制?基金定投有沒...
- 股票打板是什么?股票如何打板
-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是什么?對沖和套期保...
- 短期能獲取高收益嗎?股票漲幾個點賣不虧本
- 提信心、促消費,山西19部門聯合印發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