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首份年報業績增長55%,向生態型Big Pharma發展升級,打造業績增長“發動機”
受益于大健康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成熟而獨特的商業模式,A股首家第三方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百洋醫藥(301015)(301015.SZ)上市后發布的第一份年報獲得了滿堂紅,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52億元,同比增長19.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4.23億元,同比增長55.04%。與此同時,百洋醫藥2022一季報顯示,實現收入18.60億元,同比增長14.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8億元,同比增長2.79%。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A股首家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其在已經享有醫藥大健康CXO爆發的業績紅利之后,又提出要以商業化平臺能力為基礎,以優化醫療場景為導向,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健康產品和技術,從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向生態型Big Pharma發展升級。
營收增長近20% 運營的品牌數量、質量不斷增長
百洋醫藥成立于2005年,于2021年登陸創業板,是A股首家第三方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下圖顯示,近些年來,百洋醫藥的收入幾乎連年增長,在2021年達到最高點,實現收入70.52億元,同比增長19.94% ,若還原兩票制業務后計算,實現營業收入77.87億元,同比增長27.55%。
制圖:上市公司研究院;
從年報數據來看,品牌運營業務、批發配送業務、零售業務構成了其收入的三大來源,其中,核心業務品牌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9.05億元,同比增長34.11%,若還原兩票制業務后計算,品牌運營實現營業收入36.41億元,同比增長52.21%,實現毛利額14.02億元,毛利占比達79.16%,是其主要利潤來源。批發配送業務收入37.06億元,同比增長9.94%;零售業務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27.93%。
年報中指出,百洋醫藥運營的品牌數量不斷增長,帶來整體收入規模的增長。報告期內,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樂系列等多個旗幟產品銷量增長明顯。迪巧系列實現營業收入13.78億元,同比增長16.41%;泌特系列實現營業收入3.10億元,同比增長12.02%;哈樂系列實現營業收入3.60億,同比增長22.95%;新增運營品牌海露系列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其他品牌希羅達、特羅凱、紐特舒瑪、艾思諾娜等品牌均實現了增長。
百洋醫藥專業的品牌運營能力得到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認可。報告期內,百洋醫藥不斷擴大與主流制藥企業的合作,所運營的品牌數量實現了大幅增長,覆蓋骨健康、消化、肝病、泌尿、腫瘤等十多個領域。新增運營品牌包括輝瑞制藥的希舒美,安斯泰來的適加坦、貝坦利、衛喜康,CSL Behring的安博美,以及羅氏制藥的希羅達和特羅凱等。
受政策利好影響,中國創新藥行業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隨著創新藥獲批上市,商業化已成為創新藥實現價值變現的關鍵點。百洋醫藥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正成為創新藥商業化落地的天然賦能伙伴。
當前,百洋醫藥對上游企業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繼2021年與羅氏制藥、安斯泰來(中國)達成品牌推廣合作后,2022年2月,百洋醫藥與上海誼眾就腫瘤創新藥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紫晟 全面開展商業化合作,深度布局腫瘤創新藥物。
深耕第三方商業化平臺 百洋醫藥建立堅固“護城河”
從品牌型企業升級為商業化平臺型企業,對于百洋醫藥的意義可謂重大,正是這一模式的確立,使百洋醫藥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并以“CXO家族新貴”的身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估值認可。
但是僅憑模式的創新并不能直接收獲市場份額,還必須苦練內功,通過踏實地構建“護城河”,才能夠滿足客戶需求,提升運營效率。
第一道“護城河”是其卓越的商業化能力,這是百洋醫藥賴以生存的根本能力。卓越的商業化能力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練成的,這來自于百洋近二十年在品牌運營、數字化、團隊三方面的積累:
一方面,百洋醫藥擁有成熟的品牌管理模型,有較強的基于品類研究的品牌運營能力。通過對品類的洞察,定義新品類和細分市場,打造根植于消費者心智中的品牌;如百洋醫藥成立之初運營的迪巧品牌,當時,中國鈣劑市場主要以中老年補鈣產品為主,市場也不成熟,百洋差異華的把迪巧定義為“母嬰補鈣”新品類,以優質的產品力,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醫院、零售渠道全方位的推廣,成功將迪巧打造成為母嬰補鈣領域領導品牌,現在迪巧也連續多年是國內進口鈣補充劑市場份額第一。
二是擁有獨特的全數據平臺客戶管理系統,這不僅是行業資源的積累,更是信息技術在業務場景中的應用。這張基于覆蓋醫院、零售渠道的大數據平臺構建一張準確的“作戰地圖”,能夠幫助不同類別的產品準確地判斷市場和客戶,集中“火力”進行戰略突破。
第三方面,百洋醫藥擁有一整套完善的、支持長期運營的機制,這是人才的積累。例如百洋醫藥擁有訓練有素的線上及線下的商業化團隊,行業經驗豐富且穩定的管理團隊以及能力出眾的市場研究團隊,可對國內外醫藥領域的政策、行業和市場動態進行緊密追蹤并做出實時分析,同時結合銷售推廣情況和自身優勢,尋找符合公司戰略布局的業務領域及方向。
第二道“護城河”是其營銷渠道的建立。以迪巧品牌為例,迪巧系列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零售藥店終端,百洋醫藥在運營迪巧品牌時,逐漸形成了在零售渠道上突出的推廣能力;而在醫院渠道層面,也通過處方藥品牌泌特的運營,建立了在醫院市場專業的學術推廣能力。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具備了完善的銷售網絡及終端覆蓋能力和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這些渠道資源的積累都為百洋醫藥打造商業化平臺,承接各類產品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向生態型Big Pharma升級 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技術轉化平臺三大價值賽道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是由于百洋醫藥具有獨特的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及孵化能力,面對中國創新藥井噴,靶點扎堆重復,商業化艱難等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在登陸資本市場即將滿一周年之際,百洋醫藥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適時提出要從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向生態型Big Pharma升級——以科學家為核心,關注國家級科研院所的早期研究成果,不斷挖掘、孵化有獨創性、能優化醫療場景的科研成果并促進其轉化落地。
4月18 日,百洋醫藥與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雙方的合作主要聚焦在科研成果轉化層面,“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也正式在門頭溝區落戶成立。
“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作為百洋醫藥的科創轉化平臺,很好地詮釋了百洋醫藥的升級發展。例如,基地首個落地項目百洋智心就是一個技術轉化平臺。通過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合作,百洋智心建立人原代心肌細胞的創新技術轉化平臺,未來將在藥物心臟毒性安全性評價、心血管疾病早期預警及診斷試劑、創新藥等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據了解,基于商業化平臺沉淀,百洋醫藥將以優化醫療場景為導向,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技術轉化平臺三大價值賽道,通過與國家級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化合作,致力于培養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藥科技產品及解決方案,并通過多種形式的企業間合作打造產業集群,構建“個體有專長、整體有協同”的生態型 Big Pharma。
據悉,百洋醫藥還有多個項目與“國家隊”及頂級科研院所正在進行合作,有望進一步帶來優質的科研成果項目及科研人才。
放眼國內資本市場,百洋醫藥模式具有稀缺性。未來,隨著全面注冊制時代的到來,再加上中國大健康產業活力的持續發酵,百洋醫藥憑借其優秀的商業化能力與生態化協同能力,通過對早期項目的孵化、壯大甚至推動上市,持續不斷地推動業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業績增長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百洋醫藥:首份年報業績增長55%,向生態型B2022-04-26
- 物產中大2021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5% 聚2022-04-26
- 2021年營收增長40.75% 華光新材拓展新能源2022-04-26
- 中控技術2022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42022-04-26
- 鐵流股份2021年扣非凈利增長20.57% 電機軸2022-04-26
- 云想科技:附屬擬認購跨境營銷公司臥兔網絡2022-04-26
- 北控城市資源(03718.HK)停牌2022-04-26
- 莊園牧場(01533.HK)復牌2022-04-26
- 匯量科技(01860.HK)回購130萬股 涉資697萬元2022-04-26
- 德信中國:到期贖回1.88億美元2022年票據本息2022-04-26
- 恒生指數開盤漲119.7點 藍籌股漲1.37%2022-04-26
- 微眾銀行在線客服24小時為你服務,收下這份2022-04-26
- 雄志集團拜訪景業名邦集團,探討中產階級子2022-04-26
- 加拿大央行行長:不再認為通脹將是相對短期2022-04-26
- 俄羅斯原油價格下跌 對印度銷售量飆升2022-04-26
- 廣西金融運行穩健,與RCEP成員國涉外收支增2022-04-26
- 浙商證券:短期疫情次生傷害沖擊國內供應鏈2022-04-26
- 巴西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反彈2022-04-26
- 國家衛健委:25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908例,2022-04-26
- 推特接受馬斯克收購 道指漲近2%2022-04-26
- 英國股市走低 天然氣生產商和工業運輸等板2022-04-26
- 酷特智能:深耕C2M產業互聯網生態版圖 2022022-04-26
- 中信建投:二季度基建投資增速繼續沖高 但2022-04-26
- 中國銀河:軍工板塊投資價值凸顯,關注業績2022-04-26
- 基金一季度逆勢加倉標的曝光2022-04-26
- 回購與增持涌現 多家公司果斷出手穩信心2022-04-26
- 同濟大學教授黃運成:推動產業鏈核心上市公2022-04-26
- 大盤下跌后 請看這三個基本面“硬信息”2022-04-26
- 天能股份:4月25日融資凈償還365.16萬元 2022-04-26
- 深華發A本期產銷數據簡報2022-04-26
精彩推薦
- 云想科技:附屬擬認購跨境營銷公司臥兔...
- 北控城市資源(03718.HK)停牌
- 莊園牧場(01533.HK)復牌
- 匯量科技(01860.HK)回購130萬股 涉資697萬元
- 德信中國:到期贖回1.88億美元2022年票據本息
- 廣西金融運行穩健,與RCEP成員國涉外收...
- 浙商證券:短期疫情次生傷害沖擊國內供...
- 巴西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反彈
- 國家衛健委:25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908...
- 銀保監會:穩妥有序推進收費公路存量債...
- 人民幣連續貶值,央行果斷出手,釋放哪...
- 德信&杭州城投:搖號競得蕭山區未來總部...
-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美元貶值...
- 中信證券明明:下調外匯存準率有助于穩定...
- 滬指失守3000點,鐵礦石期貨大跌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