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收益是利潤3.5倍 北京君正過半募資不務正業
上市七年募集資金閑置過半
2011年北京君正首次公開發行募得資金8.2億元。其中募投項目承諾投資額3.2億元,超募資金額4.9億元。彼時,北京君正承諾募投項目包括便攜式教育電子產品用嵌入式處理器芯片技術改造項目等5個項目,超募資金投向為1.4億元投資成立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
不過,時隔七年,北京君正募集的8.2億元資金僅投入使用了3.8億元,尚未使用募集資金總額達4.4億元,占比53.66%。過半上市募集資金閑置到底為何?年報顯示,彼時募投的五個項目中,已經有三個進行了變更,僅有一個達到預計效益。北京君正則將未達到計劃進度或預計收益的原因歸結為消費電子市場發生變化、 市場拓展受阻等因素。2014年北京君正使用超募資金1.4億元在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募集資金再無使用進展。
北京君正在年報中表示,閑置募集資金部分存放于募集資金專戶,部分用于購買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資料得知,自2015年以來,北京君正凈利潤實現了扭虧,分別為3204萬元、705萬元、650萬元,避免了ST的風險,但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北京君正2017年年報顯示,當期購買理財產品收益達2414.31萬元,占利潤總額比例353.01%;與經營相關的政府補助1327.76萬元,占利潤總額比例194.14%。
宋清輝指出,上市公司過于依賴理財產品和政府補貼,不但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而且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一來過于依賴理財產品暗藏風險,因為這樣做可能會疏遠主業,也與當前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政策導向相悖。二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相關行業政府補貼力度已經有所減弱。若未來財政收入進一步下滑,勢必會影響政府補貼上市公司的能力,從而給將來受政府補貼的上市公司帶來業績風險。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