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適當轉向防御 醫藥生物板塊(-7.10%)跌幅第三
一周市場回顧
上周周滬深300下跌3.91%,上證綜指下跌3.43%,深證成指下跌5.16%,創業板指下跌6.83%;分行業來看,國防軍工、電子和醫藥生物跌幅居前。
國防軍工板塊(-12.23%)跌幅第一,主因美國放出緩和兩岸關系言論,和平預期升溫;
電子板塊(-8.25%)跌幅第二,主因蘋果產業鏈股票爆出利空傳聞;
醫藥生物板塊(-7.10%)跌幅第三,主因前期漲幅過快,產生回調。
中歐觀點
雖然當前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調整或矯枉過正,尤其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和貨幣政策較2018年更強的主動權,貨幣政策的回歸常態預計將是溫和的,但市場資金面風險仍可能是導致短期投資者情緒轉謹慎的重要因素。此外當前較高的估值水位也更容易在市場調整期被關注,即使剔除疫情對靜態EPS的影響,預測的2021年動態PE也將顯著高于過去五年的均值。在美日等發達國家股市估值均位于歷史高位的背景下,體量較大的股市的高波動很容易觸發全球市場的同步調整。因此,建議投資者春節前應考慮加強組合的防御性。
配置建議
貨幣政策的收緊使得市場擔憂流動性提前收緊,但我們認為這一時間點今年會來到,但不是現在,當通脹逐漸顯示其威力的時候,流動性才會實質收緊。2021年的宏觀狀態在上半年為“繁榮”,下半年為“過熱”,繁榮狀態看多可選消費類股票(量價彈性高)和商品(工業品和原油);過熱狀態看多商品(農產品和黃金)和債券(提前應對2022年的衰退)。
對于債券市場,我們認為,上周資金面異常緊張確實宣告央行告別了永煤事件后的寬撫態度,但并不足以確認整體貨幣政策轉向。這次類“錢荒”事件的出現,是由供需兩方面因素造成的,央行可能高估了月末的財政支出,而銀行1月份信貸投放又較為旺盛,資金融出量減少,而非銀端由于此前持續寬松的資金面,積累了一定杠桿,融入需求旺盛。在通脹壓力明顯來臨之前,央行缺乏理由全面收緊。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中華企業(600675.SH)發布公告稱:擬發行...
- 中華企業(600675.SH)發布公告稱:不超74...
- 玉米價格漲跌互現,后市究竟會不會下跌...
- 1月27日全國豆粕價格,豆粕期貨漲,豆粕...
- 今天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2021年1月29日...
- 四川路橋(600039.SH)發布公告稱:預計20...
- 杰賽科技(002544.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
- 鄂爾多斯(600295)融資融券信息(01-07) ...
- 葛洲壩(600068.SH)發布公告稱:2020年新...
- 開開實業(600272.SH)發布公告稱:上雷允...
- 凱迪股份1月28日快速上漲 換手率0.15%
- 字節跳動概念股午后大漲 廣博股份等多...
- 華菱鋼鐵(000932)龍虎榜數據(11-05)...
- 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公告稱:定增...
- 海富通精選基金(代碼519011)凈值下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