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產品面臨清盤風險 公募新兵“逆水行舟”
伴隨權益市場的震蕩調整,面對大公司日益凸顯的競爭優勢,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次新基金公司的處境更為艱難,有公司的多只產品面臨清盤風險,有公司馬力全開,希望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數據顯示,2017年及以后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15家,除了惠升基金、西藏東財基金、淳厚基金外,其余12家公司均發行了公募基金產品。
不過,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截至5月31日,淳厚基金今年4月以來上報了3只產品,目前均已獲得受理,與淳厚基金成立時間相近的惠升基金、西藏東財基金尚無產品申報行為。
進一步統計發現,這些已經有產品成立的公募新兵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分化。睿遠基金、蜂巢基金、中庚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旗下的基金最新平均份額均在10億份以上,其中,睿遠基金發行的“睿遠成長價值”發行當天認購規模超700億元,最終配售比例為7.03%,由丘棟榮操刀的“中庚小盤價值”5天時間募集到32.67億元,募集提前結束。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凱石基金、合煦智遠基金、國融基金、恒越基金旗下產品平均份額均在2億份以下,有的公司的基金產品甚至在清盤的邊緣。
6月6日,凱石基金發布公告稱,凱石涵行業精選混合型基金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6月11日,凱石基金再發公告,凱石淳行業精選混合型基金的資產凈值也連續4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
同樣面臨困境的還有恒越基金。截至一季度末,恒越基金旗下的兩只基金份額合計未超過1億份。以“恒越核心精選混合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8年11月15日,首募份額為2.89億份,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基金份額只有0.39億份。
規模大幅縮水自然也伴隨著頻繁的人事變更。3月18日,恒越基金發布高管人員變更公告稱,該公司原總經理畢國強因董事會免職而離任,5月16日,“恒越核心精選混合基金”的一位基金經理劉徽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
滬上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董事長坦言,去年基金公司審批提速,公募牌照紅利已經大幅削弱,而且行業競爭已十分激烈,頭部基金公司具有較強的品牌、渠道優勢,作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走差異化的道路。“在我們公司,加班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新公司必須很拼才有可能嶄露頭角。”
另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透露,公司的投研人員占總人數一半,搭建的權益團隊相當于中型基金公司,因為投研實力是基金公司的立足之本,只有搭建一流的投資團隊才能建立核心的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