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關重要:幾秒即可獲結果 新算法讓企業評價更高效
“在科技企業評估時,除了傳統的盡職調查,尚缺乏一種更高效、快速、客觀的評價工具,經常難以判斷信息是否客觀,無法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所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情況等。”...
2019-01-07 15:48:42 -
人工智能終端紛亂涌入 急需標準引路 電信運營商作用凸顯
據Gartner預測,到2022年,80%售出的智能手機將擁有設備端的人工智能(on-device AI)。但是,若想全面促進全球AI終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AI終端標準不能缺失,這就是此項...
2019-01-07 15:31:27 -
延慶實現無人機巡查長城 標志延慶區長城數字化保護系統正式建立
無人機巡查有明確分工,多旋翼無人機負責建立重要點段精確到厘米級的三維模型,通過長期的監測,觀察并形成長城本體細微變化的大數據,為后續的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019-01-07 13:54:59 -
中國正開辟太空新時代 首次實現人類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月3日,一張清晰的月背影像圖“刷屏”各大外媒。這是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由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
2019-01-07 13:48:03 -
全球備戰5G商用 毫米波將成未來主戰場 中頻段3.5GHz已經成為全球5G商用的主流頻段
目前,中頻段3 5GHz已經成為全球5G商用的主流頻段。美國、韓國目前已經啟動了毫米波拍賣,并完成了高頻5G頻譜的組網,高頻段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
2019-01-04 16:10:55 -
軟件業將加速賦能制造業 構筑起產業發展新支柱
展望2019年,軟件業發展仍將是一抹亮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構筑起產業發展新支柱,軟件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依然是主攻方向,并將在融合中不斷釋放新動能。
2019-01-04 13:51:01 -
我國航天發射指揮信息系統正式交付使用 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
該系統功能高度融合、構架科學前瞻,是我國航天領域第一個軟、硬件全國產化的工程應用,擺脫了進口設備依賴,實現了核心關鍵技術的完全自主可控。
2019-01-04 11:35:36 -
“玉兔二號”開啟和平利用太空新時代 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隨即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2019-01-04 11:29:30 -
復興號將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 ATO設備代替司機
1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透露,目前時速300公里—350公里高鐵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世界上尚屬空白,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在組織攻關,該...
2019-01-03 16:36:05 -
語音AI、數字身份、智能城市……阿里達摩院發布2019十大科技趨勢
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阿里巴巴集團前沿科技研究機構達摩院發布了2019十大科技趨勢。這份趨勢報告關鍵詞涵蓋了智能城市、數字身份、自動駕駛等不少當下互聯網科技領域的...
2019-01-03 15:49:56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有望商業化應用
到了21世紀,由于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采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
2019-01-03 10:27:10 -
北半球風能在減少 慎重考察其模擬能力
風能是一種相當不穩定的自然資源。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風能資源儲量的評估,而對于風能資源如何隨時間演變,很少有研究涉及。因此,對風能變化和預測的研究顯得尤為...
2019-01-02 11:17:34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適應新任務改進多多
“嫦娥四號”任務的工程目標主要有兩個:研制、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研制、發射月球著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
2019-01-02 11:13:39 -
國防科技大學導航與時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創新發展記事 自主創新永遠在路上
突破系統建設中“衛星抗干擾”“系統高精度測量”兩大技術難題,成功研制衛星信號收發業務載荷、地面運控系統主體設備,在北斗系統建設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2018-12-29 16:44:44 -
機械播水稻 “鐵牛”替耕牛 播種實現“三同步”
用機器播種,如何能做到與人插秧一樣,均勻一致,且每穴苗數可控?羅錫文一是從機器優化設計,特別是從排種器入手,二是與農藝相結合,通過與農學家的不斷交流,研發出適...
2018-12-29 15:06:24 -
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開建 形成“4K+5G+AI”的戰略布局
下一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持續探索媒體智能化應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5G新媒體平臺建設和業務生產賦能,形成“4K+5G+AI”的戰略布局,努力打造自主可控、具有...
2018-12-29 10:45:08 -
-
AI治堵 濟南“交通大腦”上線 打造“會思考的信號燈”
同時,濟南交警通過對百度、滴滴等公司提供的浮動車軌跡數據分析,打造 “會思考的信號燈”——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計算機控制下的交通信號控制模式,實現了交通信號配...
2018-12-28 14:58:11 -
國產C919大飛機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 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李小鵬在當天的會議上還列舉了2018年交通運輸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如港珠澳大橋橋島隧設計施工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自動化設備和操作系...
2018-12-28 14:08:29 -
科學家首次用聲波同時操縱多件物體 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與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這種新算法控制由256個微型揚聲器組成的陣列,所產生的聲場可通過超聲波“捕獲”并同時移動多件物...
2018-12-27 16:44:16 -
科技部:國家高新區正邁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努力做到“四個率先”
王志剛強調,在新時代國家高新區要努力做到“四個率先”,即率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率先開...
2018-12-27 16:36:27 -
-
第101件展品 二維碼背后的故事:華為云助力“深圳通”全新數字化升級
還記得去年上海博物館在“大英博物館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展覽后公布的第101件展品——“二維碼”嗎?在眾多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中,上海博物館最終選擇了二維碼作...
2018-12-27 14:58:18 -
山西開展基礎研究“靶向”能源革命 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4月16日,大同市集中開工包括69個新能源項目在內的上百個項目……“新能源”“薄膜電池”“氫燃料”等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高頻詞匯。
2018-12-27 10:05:48 -
只需控制手腕移動 3D打印“鋼琴手”奏出華美樂章
日前,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通過3D打印技術仿真人體手部結構,制造出“鋼琴手”,只需控制手腕移動,就能彈奏簡單的鋼琴曲。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
2018-12-26 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