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體系可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研究員周思,聯合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通過單原子催化劑改性碳載體的策略,增強載體與其上負載金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構筑了鈷單原子催化劑摻雜碳載金屬釕(Ru)納米反應器,實現了電催化析氫反應中綠氫的高效制備,為碳載金屬納米催化劑性能的調控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碳載體具有比表面積高、孔結構豐富、穩定性強、導電性好等優勢,被廣泛用于電催化領域。然而,碳載體的惰性表面導致其與負載的金屬納米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過弱,難以有效調控金屬納米粒子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抑制團聚的能力也較差。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提出利用單原子摻雜調節碳載體π共軛結構以增強其與金屬納米粒子間相互作用的策略。基于此,團隊利用鐵鈷鎳等金屬單原子摻雜含氧石墨烯,并以其作為載體負載金屬Ru納米粒子,構筑了包含金屬單原子、碳基底和Ru納米粒子的復合納米反應器。理論計算表明,金屬單原子的修飾可實現含氧石墨烯表面電荷的重新分布,使單原子周邊碳原子呈缺電子狀態,顯著增強了負載Ru納米顆粒至碳載體的電子轉移能力。以電催化析氫反應(HER)為模型,研究團隊探究了該復合納米反應器中金屬單原子摻雜誘導的Ru納米顆粒界面電荷重新排布對產氫效能的影響。
據介紹,該復合納米反應器催化反應是目前文獻報道的最高活性之一。該研究不僅開發了高性能析氫電催化劑,還揭示了金屬單原子、碳載體與負載金屬納米顆粒之間的作用機制,實現了不同位點間的遠程協同和催化性能優化,為基于多重活性位點的納米反應器設計和構筑提供了新思路。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新能源汽車換電應用試點下半年啟動 換...
- 新加坡航空巨額虧損 將發售額外的可轉...
- 服務消費加速回暖 二季度服務消費將繼...
- 年內發行二級資本債銀行達25家 發債銀...
- 部分銀行大額存單銷售降溫 大額存單線...
- 多家銀行開始清理 “一人超量賬戶” ...
- 專家預計:新型消費下半年將保持增長勢...
- 傳統消費提質升級原材料價格上漲 加速...
- 半導體及元件指數繼續上漲 供需失衡或...
- 機構:黑色系和工業品漲勢暫緩 大宗商...
- 深交所首批四單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發...
- 特一藥業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億元設立子...
- 醫美板塊年內漲幅近六成 已出現愛美客...
- 涂鴉智能:一季度營收5690萬美元,Non-G...
- “芯耀輝科技”完成近6億元A輪融資 A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