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今年經濟增長6%完全有可能
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在哪?
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帶來了一份“穩增長”相關的提案。
林毅夫表示,過去外國機構等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向來是偏低的,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情況是高于其預測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會這樣。“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的增速可能降至4.8%,我覺得就低了,今年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長。”林毅夫說。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從何而來?
中國發展有“兩大優勢”
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優勢——“后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在他看來,不管國際形勢如何演變,中國只要保持定力、對未來有信心,利用好這兩大優勢,經濟發展還是可以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相對較高的速度上的。
首先,作為一個處于在追趕階段的國家,中國有“后來者優勢”,這是中國發展很重要的空間所在。在一些傳統產業領域,中國與世界前沿還有差距。林毅夫表示,比如在法蘭克福工業展上,每個展廳幾乎都有中國產品,但不少產品跟德國、瑞士、日本等國還有很大差距。差距就代表著增長空間,可以繼續利用引進、消化、吸收作為創新的來源。
另外,就是在新經濟領域的“換道超車優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性是有很多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很短:只要12個月、18個月,產品就能迭代,它們的研發投入是以人力資本為主的。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人力資本非常豐富。在這種短研發周期的新經濟領域,包括數字經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的,而且,中國還有國內大市場的優勢,產業門類在全世界最為齊全,把這些優勢利用好,中國就有了換道超車的優勢。
今年經濟增長6%,完全有可能
林毅夫表示,過去外國機構等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向來是偏低的,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情況是高于其預測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會這樣。“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的增速可能降至4.8%,我覺得就低了,今年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長。”林毅夫說。
2020年,中國經濟受到疫情沖擊,增長率降低到2.3%,去年有反彈的部分。只要提振信心,利用好有利的條件,“刨除反彈部分以后,今年的正常(經濟)增長,個人認為是完全有可能達到6%左右的”,林毅夫表示。
信心提升是個正向循環。他指出,人們看到中國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的空間,就會去投資。有了投資就能夠創造就業,就業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費也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都增加經濟就會活起來。
“穩增長”的關鍵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四季度GDP增速降至4%。2022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在哪?
林毅夫指出,經濟增長主要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在這方面,中國有“后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此外,在經濟周期下滑時,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也有發力空間。
從財政政策來看,林毅夫指出,中國儲蓄率占到GDP的逾45%,民間的儲蓄多。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政府負債相對較低——現在中央和地方的負債加上地方投資平臺等等占GDP的不到60%,而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普遍超過100%。
而且,中國的政府負債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絕大多數是用來做投資的,是有資產的,而其他國家的政府負債絕大多數是用來支持消費的,消費完了就沒了。如果把資產計算入內,中國的凈負債比現在的名義負債率還要低,所以仍有相當大的財政的空間。
此外,林毅夫指出,政府投資的領域也十分廣闊。首先是基礎設施,比如:新經濟、5G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早在十幾年前,在4G的投資網絡鋪開以后,出現了很多創新的機會。阿里、騰訊、京東、滴滴等平臺的出現就得益于此,相信在5G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會帶來這樣的機會。此外,在綠色能源、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廉租房、城中村改造等多領域都有投資機會。
從貨幣政策來看,林毅夫表示,貨幣政策當然要審慎,但也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隨著經濟周期波動,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有下調的空間,此外,利率也有下調的空間。
應該允許地方政府有一定赤字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林毅夫指出,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因為此前規定地方政府不能有財政赤字。但是在推行逆周期的財政政策時,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經過投資平臺舉債來實現,造成地方隱形債務杠桿率高等問題。
不過,林毅夫表示,中國總體負債率是不高的,而且中國地方的負債絕大多數是用來投資的。地方投資平臺最大問題在于短債長投。投資在周期較長的基礎設施領域,但是靠的是向銀行貸款,期限較短,所以就有期限不配套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林毅夫指出,既然地方執行財政政策的功能,而且投資的是長期項目,那么就應該在制度上與之配套。
現在有一些變通的辦法,但從長期來看的話,應該允許地方政府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有赤字財政。在需要進行逆周期投資的時候,只要經過合法的程序,應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并計入赤字當中。這樣,地方政府能夠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些政策做得好的話可以消除經濟增長瓶頸,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一石二鳥。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今年經濟增長6%完全有2022-03-10
- 重回1973年?原油禁運對通脹的影響有多大?2022-03-10
- 解讀2022年穩外貿政策發力點2022-03-10
-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振興農村產業,改善民2022-03-10
- 浙商證券2月通脹解讀:CPI維持低位,PPI環2022-03-10
- 國際油價突然暴跌,回吐本月部分漲幅2022-03-10
- Crowdstrike第四季度營收4.31億美元,同比增長63%2022-03-10
- 泰恩康(301263.SZ)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書發2022-03-10
- 中國燃氣擬收購電子商務發展公司20%股權,2022-03-10
- 亞馬遜(AMZN.US)20:1拆股+回購100億美元股2022-03-10
- 洗碗機十大品牌排行榜教你選購果蔬清洗機,2022-03-09
- 一到春季就肚痛胃痛?這些護胃知識要知道,2022-03-09
- 早泄+腎虛,問題大嗎?愛廷玖鹽酸達泊西汀2022-03-09
- Ulike脫毛儀,真正用技術解決用戶脫毛痛點2022-03-09
- 驗證2021,億邦智庫發布《2021跨境電商金融2022-03-09
- 勵普教育:新版《建造師管理規定》可能要出2022-03-09
- 共享內容、共享渠道、共享技術,無極數字云2022-03-09
- 海螺水泥(0914.HK)2021年至2023年的盈利預2022-03-09
- 沙塵霧霾何時休,海信中央空調居家護全家2022-03-09
- 金茂服務(0816.HK)暗盤段現報7.81港元,較2022-03-09
- 亞信科技(1675.HK)現報13.18港元,總市值122022-03-09
- 南非共你我 世界迎“新生”2022-03-09
- 中國財險(2328.HK)將在本月25日公布業績,2022-03-09
- 國泰航空(0293.HK)漲4.42%報6.62港元,總市2022-03-09
- 真快樂APP全家樂購季掀熱潮 國美“伙伴圈2022-03-09
- 美聯英語|路遠有十萬八千里,你我皆凡人,2022-03-09
- H&H國際控股(1112.HK)續跌6% 報9.78港元創2022-03-09
- 匯豐控股漲盤中2.6%報49.25港元,總市值1012022-03-09
- 奔向幸福目的地?南通鉆石殿堂攜手雅詩閣舉2022-03-09
- 創業板指跌幅收窄至1%,港股指數探底回升2022-03-09
精彩推薦
- 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今年經濟增長6%完...
- 重回1973年?原油禁運對通脹的影響有多大?
- 解讀2022年穩外貿政策發力點
-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振興農村產業,改...
- 浙商證券2月通脹解讀:CPI維持低位,PPI...
- 注塑產品股票概念有哪些?相關的有泰瑞...
- 2022年變速器概念股龍頭有哪些,相關的...
- 天然氣液化股票概念有哪些,相關的有杭...
- 2022年丁二烯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的有...
- 青蒿利好股票有哪些?相關概念股有譽衡...
- 金融電子化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哪些?相...
- 透明質酸鈉上市公司概念股2022年有哪些...
- 磷酸鐵鋰龍頭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的有...
- 油墨概念股2022年名單一覽,相關的有樂...
- 2022年揚聲器概念主要利好上市公司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