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同濟堂浮虧近6成!天安人壽難走出虧損“怪圈”!
近日,投資方面頻頻踩雷的天安人壽再次深陷投資浮虧困境,“踩雷”同濟堂浮虧近6成。而投資收益不盡人意帶來的是公司連年的虧損,繼2019年虧損69.9億,天安人壽今年一季度再次虧損11.76億,雖正處轉型期,但仍過度依賴投資收益,天安人壽未來能否走出虧損“怪圈”尚未可知。
原本機構競相追逐的同濟堂,如今卻遭小股東發難逼宮。在年度股東大會召開之際,*ST濟堂小股東提交了一份臨時提案,提請罷免全體非獨立董事職務,并啟動重新選舉——而對同濟堂發難的是盛世信金以及其背后的天安人壽。
8月17日,*ST濟堂晚公告稱,天安人壽控股的盛世信金因同濟堂控股股東違規占用公司資金提請罷免全體非獨立董事職務,并啟動重新選舉。據悉,控股股東的違規行為導致公司2019年度審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繼而引起公司股價暴跌,眾多小股東利益受損,而苦守多年的天安人壽亦浮虧近6成。
事實上,這不是天安人壽第一次投資“踩雷”,債務逾期違約引發流動性危機的奧馬電器、東旭藍天都成為了天安人壽投資路上的敗筆。資料顯示,天安人壽成立于2000年,成立至今,公司似乎一直處于虧損“怪圈”,近十年來,除在2015年和2016年實現微利,其余年份全部虧損。尤其是2019年,公司更是以69.9億元的虧損額,在行業中排名墊底——而投資收益劇降以及退保激增,是其巨額虧損陡增的罪魁禍首。作為曾經的萬能險大戶,如今業務轉型面臨著頗為嚴峻的挑戰,而虧損的投資更成了其盈利路上的“蒙塵”。
控股股東違規,天安人壽“踩雷”同濟堂虧損6成
*ST濟堂8月17日晚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比例3.33%的股東新疆盛世信金提請公司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增加《關于免去公司全體非獨立董事的議案》和《關于董事會選舉非獨立董事的議案》兩項臨時提案。
提案緣由可追溯到今年6月30日,*ST濟堂2019年年報被大信會計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年報非標主要涉及內部控制失效、資金往來異常、被立案調查。進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公司自2020年7月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后的7月1日、7月2日、7月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ST濟堂股票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5%,截至8月18日,股票收盤價為2.08元/股,“腰斬”去年12月30日的收盤價(4.18元/股)。
盛世信金認為公司現任董事會特別是非獨立董事對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違規占用公司10.47億資金的行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且由此帶來的股價暴跌傷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2015年2月盛世信金出資3億元入股同濟堂,彼時同濟堂股份價格約為6.25元/股,此后盛世信金一直未減持公司股份。
2016年6月天安財險從上海綠地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受讓盛世信金99.88%股份,后轉讓給天安人壽,然而對于天安人壽換來的是投資再次“踩雷”,截至今年8月18日,*ST同仁堂收盤價2.08元/股,其對同濟堂股票投資浮虧或超6成。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因業務中躉繳保費比重較大,保戶的投資利息收入等開銷較大,天安人壽在投資端一直表現積極,但收益似乎不盡人意。
頻頻踩雷,天安人壽投資不盡人意
2018年6月,天安人壽以7.48億(19.89元/股)接手奧馬電器5.9%的股份。
但2019年6月12日,公司就因P2P暴雷,出現部分債務逾期,公告逾期債務合計2.7億元。隨后公司股價歷經3個跌停,一度跌至4.75元。6月19日,大盤高開的情況下,奧馬電器止跌漲停,收于5.23元,此時天安人壽持有奧馬電器市值約3.06億元,與初期認購價相比,差額明顯。
且截至今年8月18日,奧馬電器股價5.68/股,未有較大起色。
此外,截止8月19日,天安人壽已成為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達3家,這3家公司分別為東旭藍天、華帝股份和皖新傳媒。
天安人壽自2018年年底開始進入“東旭系”下的東旭藍天,彼時東旭藍天股價為7.04元/股。
然而2019年底“東旭系”下另一子公司東旭光電由于公司資金暫時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致使未能如期兌付應付利息及相關回售款項,由此瞬間引爆了“東旭系”的流動性危機。
此后東旭集團控股股東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擬向石家莊市國資委轉讓其持有的東旭集團51.46%的股權,該事項可能導致東旭光電、東旭藍天控制權發生變更。東旭光電、東旭藍天自2019年11月19日起停牌,停牌預計不超過5個交易日。
今年1月23日,東旭藍天披露東旭集團持有其股份被司法凍結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旭藍天停牌并發布公告后不久,11月22日交易所就對東旭藍天下發《問詢函》。其中涉及東旭藍天的資金安全問題,包括是否被占用或者存在對外擔保問題,還涉及東旭藍天自身的債務償還能力問題。對于該問詢函,東旭藍天也是再三延期至今尚未回復。
從其剛披露的2019年年報中可以看出,為了維持經營,東旭藍天一直采取的是擴大負債,一面籌措有息負債,一面提高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占款。高杠桿經營成本就加大了經營管理風險,外加深陷爆雷風波。截至今年8月18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3.4元/股,較去年年初下降51.7%。
而皖新傳媒是天安人壽自2018年就進入的,彼時股價為10.84元,截至今年8月18日收盤價為6.02元,同比下降44.46%。
過度依賴投資和銀保渠道,天安人壽能否走出虧損“怪圈”?
天安人壽成立于2000年,按照壽險的經營規律,公司一般在開業8-10年開始盈利。但2010年-2019年,天安人壽10年有8年虧損,累計虧損達100億,僅在2015年和2016年略微盈利。
其中2019年天安人壽營業收入621億元,營業支出691億,主營業務虧損70億,最終凈利潤為-69.9億!
而虧損背后或與投資端投資收益不穩定和過度依賴銀保渠道有關。
2018年天安人壽的總投資收益率為3.36%,2019年僅有0.8%。在投資資產規模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天安人壽2019年投資收益相比2018年大幅減少39.32億元,降幅高達70%。一方面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股息、基金分紅等降低了約17億元;另一方面部分長期股權投資資產質量不佳,通過處置確認了大額損失,賬面價值從166億元將至87億元。
從各渠道保費收入來看,2019年公司銀保渠道仍然占大頭,其背后的資金成本率或不可小覷。各渠道保費收入分別為:銀保渠道360億元、個險渠道84億元、經代渠道55億元和續期渠道13億元。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天安人壽的退保金支出高達200億元,遠高于2018年的52億元,而這或與公司業務結構不合理有關。2019年銀保監會多次通報天安人壽存在產品問題,包括某年金險產品生存保險金給付不符合監管要求,存在長險短做風險、其他產品設計問題及產品結構不合理等。
對比近幾年公司年報可以看出,天安人壽近兩年正處轉型期,開始大力發展高價值的健康險、代理人渠道和期交產品。且據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償付報告,今年一季度天安人壽凈利潤-11.76億元,虧損較去年同期下降80%。不過資本市場表現不佳,轉型也需一定時間釋放,公司最終走出虧損期或尚需時日。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