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理財渠道 成都市民試水互聯網理財
采訪對象:蔣先生
年齡:36歲 職業:宣傳策劃
買到了收益達10%的產品
蔣先生在一家媒體做宣傳策劃,收入不算很高,但家里的投資分配還比較合理。除了家庭成員必須配置的保險,他每個月還給孩子定投2000元基金,股市上也放了20來萬。除了幾萬元錢存在銀行,其余閑錢,他基本都買了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說,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比銀行存款高一些,截至目前,風險還是挺小的,“至少我買的產品都按期足額兌付了。我買的時候,都會先關注一下公司實力,其次才是考慮預期收益率。”
今年上半年,蔣先生作為笑臉金融的新用戶,買了一款產品,預期收益率達到10%,期限89天。剛準備買時他有點猶豫,感覺這個收益率相對偏高,擔心會不會收益沒見著,本金也石沉大海。在買的過程中,他才發現這款高收益產品是有額度限制的,新用戶最高只能買兩萬。考慮到限額、保險公司、期限不算長等多重因素,他也就沒了顧慮。剩余的錢,蔣先生還買了另外一款預期收益率6%的產品。如今,這兩款產品都按期足額兌付了。蔣先生說,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采訪對象:魏女士
年齡:30歲 職業:行政部門負責人
今年開始拓寬理財渠道
“我其實是個很謹慎的人”,說到投資,魏女士反復表示自己在這方面的保守和小心謹慎。在接觸互聯網理財之初,魏女士對各種投資平臺、理財渠道充耳不聞,“我只相信余額寶這一類的‘寶寶’產品,畢竟有大公司做后盾,出問題的概率小。”
就這樣,魏女士在各種“寶寶”產品上打理了3年多的財富,“直到被同事推薦了互聯網理財平臺”。她表示,把錢從“寶寶”轉移到互聯網理財平臺,算是她這一年來最大膽的變化。
魏女士說,截至今年4月,“寶寶”們的收益都還比較讓人滿意。但5月之后,“寶寶”們的收益集體下滑,尤其是最近,收益更是跌到了與銀行等傳統理財渠道相當的境地。數據顯示,10月9日~13日,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明顯下滑,僅有一只產品收益達到4.56%,其余產品均跌破4.5%。在“寶寶”們不斷下調收益率時,魏女士的同事在互聯網理財平臺上卻屢屢收獲“驚喜”。禁不住誘惑,魏女士謹慎地從“寶寶”里拿出了少部分錢試水,“截至目前還比較滿意”。
記者看到,魏女士把錢投向了悟空理財和人人貸。其中悟空理財的中短期理財項目收益在6%左右。而她在人人貸的投資理財產品主要為人人貸的U計劃,1月期的年收益為6%,3月期的年收益為6.6%,1年期的收益為7.2%。
采訪對象:孫小姐
年齡:29歲 職業:財務人員
最近一年的理財有小驚喜
說起最近一年的投資感受,孫小姐告訴記者,最大的驚喜來自互聯網保險。她表示,最近幾年互聯網巨頭們的商戰已延伸到金融領域,在各自平臺上提供了琳瑯滿目的理財產品,如果能夠出手準確,也能有不小的收益。
去年下半年,擅長理財的孫小姐發現各大互聯網投資平臺上,保險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左右,高于一般的理財產品。工資入賬后,她選擇購入了一筆最短持有500天、預期年化收益5%的萬能險。
“通常,保險公司推出的一款產品都有相應額度,賣完就只能等下期了。”孫小姐表示,關注互聯網保險產品之后發現,那些標注預期收益率5%甚至高達6%的保險理財產品,額度幾乎都是一天售罄,一單難求。究其原因,除了較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外,“低門檻”也是網絡保險理財產品受到追捧的原因。
據悉,幾乎各平臺上銷售的萬能險、投連險均是1000元起投,比起銀行動輒5萬元、10萬元、50萬元起投的理財產品,門檻要低得多。此外,保險產品兼顧預期年化收益和保障,也是讓投資者青睞的原因。
今日推薦:
錢少也可以理財!如果你是普通的工薪族,每月的工資結余不多,但是又想擁有比銀行定存更高的收益,那么基金定投就很適合你!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