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開啟?首批234只股入摩 將帶來千億資金
(原標題:A股入摩牛市開啟?)
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備受市場關注的MSCI名單終于出爐。北京時間15日凌晨5點,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成分股調整結果,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納入因子為2.5%,其中金融股市值占比最大,超過四成。MSCI稱,加入的A股將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別占1.26%和0.39%的權重。按MSCI此前計劃,調整結果將在5月31日收盤后實施,6月1日正式生效。周二,兩市延續反彈,滬指上漲0.57%逼近3200點關口。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MSCI未來幾個月將給市場帶來約千億資金,從中長期看有助于引導市場價值投資的理念形成,納入標的將受到資金的關注。
金融股占比逾四成
從行業來看,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3大行業的公司數量最多,分別為30家、20家、18家。從公司市值占比來看,最高的屬于銀行業,占比高達31.47%、其次是非銀金融,占比達13.04%,食品飲料排第三,占比為6.74%。由此不難看出,金融行業權重最大,占比超過四成。
根據安信證券統計,與3月份235只個股的名單相比,此次納入的成分股新增11只,分別為步長制藥、上海電氣、海瀾之家、科倫藥業、深天馬A、通化東寶、通威股份、納思達、片仔癀、世紀華通、完美世界;減少12只,分別為陸家嘴、海航控股、大唐發電、泛海控股、必康股份、太平洋、百聯股份、中遠海能、皖新傳媒、國海證券、東北證券、貴州百靈。
從行業分布看,新增醫藥股標的最多,TMT次之,剔除標的主要集中在非銀金融;從調整標的的市值看,新增標的集中分布在300億~600億區間,剔除標的集中分布在100億~200億區間。
記者注意到,周二部分新納入MSCI的標的走勢較強,如通化東寶大漲逾5%,通威股份、海瀾之家上漲逾2%。
此外,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新增個股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石油三只A股市值最高。在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新增個股中,上海電氣、眾安在線和漢庭連鎖酒店市值最高。在MSCI中國A股指數新增個股中,恒力股份、海瀾之家和中航沈飛市值最高。
去年6月,MSCI宣布2018年6月起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根據公布的方案,A股被納入的初始因子為5%,納入過程分兩步走:第一步在今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6月1日按2.5%的納入比例將A股納入MSIC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第二步在今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9月將納入比例提高至5%。
北上資金源源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投資者此前已通過深股通、滬股通提前布局A股。WIND數據顯示,截至14日,深股通今年至今流入470.98億元,滬股通年內至今流入554.68億元,兩者合計凈流入1025.66億元,同比大增超過五成。
而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Global的數據顯示,自從2月A股調整以來,海外機構增配A股近100億美元,可見為了迎接MSCI,外資已提前布局A股。
在MSCI宣布名單的前一天即本周一,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58.44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34.80億元,創4月19日以后單日流入新高;深股通凈流入23.64億元,創4月18日以后單日流入新高。
從最近7個交易日的數據來看,北向資金買入金額居前的依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老板電器、恒瑞醫藥、伊利股份、大族激光、格力電器、上汽集團、中國國旅、美的集團。由此可見,白馬藍籌股仍是外資主要配置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納入MSCI名單公布之際,MSCI指數基金也在加速發行。數據顯示,目前有5只MSCI基金在發行,平均計劃募集期23天,另有24只跟蹤MSCI系列指數的基金正在排隊。其中,南方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5月9日開始募集,募集期27天。
平安證券認為,MSCI的正式納入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及資產定價均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首輪納入預計給A股市場帶來千億規模的增量資金,境外資金正在成為重要的邊際交易變量,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比重抬升,給予價值投資更多估值溢價。盡管MSCI納入于6月1日以及9月3日正式生效,但是在4月以來北上資金已經開始呈現加速流入的跡象,在金融開放市場化以及制度化的雙重推動下,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在逐漸顯現,人民幣資產配置經歷從無到有,全球資金的陸續進場是大勢所趨。
對A股影響如何?
作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里程碑,A股正式納入MSCI進入倒計時,未來將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哪些影響?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將促進A股國際化,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促進市場制度和規則的進一步成熟完善等。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記者表示,隨著MSCI的正式落地,對納入的標的來說就相當于是進入了重要指數,會因此而享受到更多資金的配置,進而產生流動性溢價,A股未來將進入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新時代。對于A股,能夠納入MSCI雖是一小步,但是往成熟國際化市場算是邁開了一大步。
在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看來,機構性投資者傾向于進行長線投資,而非短期炒作。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為散戶,市場走勢較多受到短期因素的影響。隨著A股正式納入MSCI和進一步開放,預計這一風格或會轉變。
MSCI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謝征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A股向海外市場開放,就是要提高A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以此來提升市場質量。“總的來說,A股被納入MSCI,對A股邁向國際化、進一步開放以及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等方面都將起到正面作用。”
“入摩”=牛市?
先來看兩個例子:
中國臺灣:從1996年4月2日首次傳出臺股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到9月3日正式納入,臺灣股市出現一波上漲,漲幅為20.9%;1996年首次納入和2005年全部納入后,臺灣股市均出現了一波上漲,但是在2000年納入比例連續上調的過程中,臺灣股市則連續下跌。
韓國:1992年,韓國綜指在初始納入時出現過短期上漲,其后便出現回調;1996年,韓國綜指納入比例上調至50%,但是韓國綜指卻出現連續下跌;到了1998年,納入比例上調至100%后,韓國綜指則出現一輪較好的上漲行情。
通過海外股市經驗,市場分析普遍認為,在當前A股市場情緒偏弱的情況下,增量資金入市對于當前市場走勢有積極影響。但總體來看,加入MSCI雖有短期的利好影響,卻無法決定長期的趨勢。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A股正式入摩,并非意味著外資會馬上進入,且不會輕易在短時間內滿足相應的投資額度。從中長期的角度分析,A股入摩可能會成為加快股市牛熊拐點的一個助推器,但牛熊拐點的最終實現,仍需多方面因素綜合推動。
相關鏈接
MSCI選股標準
MSCI的前身是摩根士丹利指數服務公司,是一家提供全球指數及相關衍生金融產品標的國際公司。MSCI指數實際上是一個縮寫,它的全稱應該是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即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同時也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準指數,97%的全球頂級資管以MSCI指數為基準。
根據MSCI選股標準,流動性是其篩選個股考慮的主要因素。資料顯示,MSCI選股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條:1.對于該國家的上市公司,確定國際投資者可自由買賣流通在外的公司股份市值。2.按照全球行業分類標準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3.MSCI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構造指數,即在行業的層次,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較大的股票,使每個行業的入選股票自由流通市值達到該行業的85%。4.對各行業中的入選股票進行微調,使入選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達到整個市場的8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MSCI會定期進行成分股調整,投資者可從其官網www.msci.com查閱調整記錄。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MSCI選股標準均為從機構投資者角度出發的價值投資原則,而這也是A股中長期的投資策略。結合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中各行業領頭羊的投資偏好,A股市場價值藍籌、業績白馬將迎來持續利好,其盈利的可見性和流動性對外資具備更強的吸引力。
此外,由于MSCI指數大多屬于長期配置資金,并不注重短期股價波動,因此分紅率能夠持續高企的個股更容易獲得MSCI配置資金的青睞。(陳燕青)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