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訊:2022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7萬億元 同比增長4.58%
1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行業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注:文中保費皆指原保險保費)4695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58%;保險金額增長12.63%,保險賠付支出同比下降0.79%。
(相關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處在較低增長狀態,保額增幅高于保費,體現了行業進一步回歸保障本源,賠付支出同比略降一方面是人身險業務結構有所變化,同時部分就醫需求因疫情影響而延后,另一方面是因為車輛出行減少導致車險賠付減少。
財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8.7%
縱向對比來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保險行業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12.2%、6.12%、4.05%、4.58%,可見,2022年行業保費收入仍處在低增長水平,但較2021年略有上升。
從保費收入結構來看,2022年保費增長點主要來自財險公司,共取得保費收入1486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8.7%。人身險公司去年共取得保費收入3209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78%。
業內人士認為,去年財險公司保費增長較快,主要與車險業務有關。“財險業務尤其是車險等業務具有一定的剛需屬性,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小,同時,2022年車險保費逐漸走出了車險綜合改革(2020年9月19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影響,因此,去年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幅較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謝遠濤對記者表示。
從保額和賠付支出來看,2022年財險公司保額同比增長14.71%,與2021年45.53%的保額增幅相比明顯放緩;財險公司賠款支出同比增長2.60%,與2021年13.55%的賠款增速相比也明顯放緩。對此,謝遠濤分析認為,2021年保額大幅增長抬高了基數,2022年盡管保額增速有所下滑但也高于保費增速,體現了行業進一步回歸保障功能。而賠款支出僅出現小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去年車輛出行明顯減少,車險出險率和賠付率明顯下降。
對2023年財險業的發展形勢,業內人士也較為樂觀。例如,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兼瑞再北分原總經理陳東輝預計,今年基建、房地產、新能源車、旅游、消費等方面的刺激力度將大幅提升,帶來相關保險業務強勁增長,財險業將迎來繁榮局面,業務增速可能超預期,承保利潤顯著回暖。
人身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2.78%
從人身險公司來看,2022年其保費收入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78%,較2021年5.01%的增幅進一步下降。
聯合資信發布的研報認為,2022年以來,在線下營銷受阻、居民消費意愿減弱等因素影響下,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增速同比有所下滑。
中再壽險產品開發部、產融創新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楚表示,過去十年,健康險是增長最快的人身險險種,尤其在2020年以前年增速達20%-30%。到2020年,健康險保費規模達8173億元,在人身險保費中占比達24.5%。但近兩年,作為健康險支柱產品的重疾險新單增長持續乏力,2021年重疾險新單銷量僅占歷史最高點2018年的60%-70%,經估算2022年重疾險新單銷量僅為歷史最高時期的三分之一。
愛選科技聯合創始人、北美精算師何劍鋼對記者表示,從當前重疾險保單量來看,其在有購買力的人群中覆蓋率已經很高。因此,發展重疾險一方面要開拓新增市場,另一方面要提升保額。根據各人身險公司發布的理賠年報,重疾險保障額度普遍較低,但要提高重疾險的保額也有幾道“門檻”。一是高保額一般會觸發保險公司體檢,打斷投保流程,延長交易時間;二是當前市面上的重疾險對體檢指標的要求普遍較為嚴格,據愛選科技統計,70%以上的人體檢指標有異常,因此,消費者在投保時會避免達到需要體檢的保額;三是重疾險屬于保障型產品,高保額對應高保費;四是,長期重疾的發生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險企對高保額重疾險業務也相對謹慎。“重疾險平均保額從4萬元提升到現在的10萬元,用了近10年。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提升也是緩慢的過程。”何劍鋼表示。
從新增市場看,何劍鋼認為,非標、老年、下沉市場是當前覆蓋率較低的市場,但產品開發和消費者觸達難度較大;兒童市場每年約有1000萬新增客戶,這也是新的市場機會。
從保額和賠付來看,去年,人身險公司保額同比下降5.03%,賠付支出同比下降5.23%。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產品結構的變化導致賠付率下降。出于避險心態,居民儲蓄意愿增長而消費意愿減弱,故對儲蓄類壽險產品需求有所回升,對醫療、重疾等消費型險種產品需求走弱。去年,壽險和健康險業務收入分別占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的76.4%和22%,壽險保費占比較2021年有所回升,健康險保費占比則有所下降。同時,去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部分就醫需求延后,當期保險賠付會減少,但在后期會有所體現。
對2023年人身險市場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預期,還是行業轉型發展的進程,以及在養老理財市場中保險業的相對競爭力等多方面看,都有更多積極因素,行業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2022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保險股也走出了“跨年紅”的行情。
編輯:劉潤榕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2月7日2023-02-07
- 全球最資訊丨萬家基金將成中泰證券控股子公2023-02-07
- 出境團隊游試點恢復 上市公司推多樣化產品2023-02-07
- 全球觀天下!無業務收入未開展合作 多家公2023-02-07
- 每日看點!假冒上市公司事件頻出 眾籌集資2023-02-07
- 天天通訊!皇氏集團加速跨界押寶鈣鈦礦電池2023-02-07
- 環球視訊!別知己簡譜歌譜完整版_別知己簡2023-02-07
- 【環球財經】英國央行官員釋放利率上升言論2023-02-07
- 環球短訊!揚州金泉:提供更多可能性 為全2023-02-07
- 全球微資訊!巴比食品“炒股”致凈利降近三2023-02-07
- 坤泰股份: 聚焦汽車內飾件 提升行業優勢2023-02-07
- 稅務部門曝光一批涉稅案件2023-02-07
- 【天天聚看點】三步清蒸鱸魚2023-02-07
- 當前視點!云海金屬獲30家機構調研:青陽項2023-02-06
- 每日熱點:建業地產1月物業合同銷售額28.712023-02-06
- 中原建業1月在管項目合約銷售13.67億元,同2023-02-06
- 2023年安徽省將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2023-02-06
- 江山歐派及江山轉債被評級機構列入關注2023-02-06
- 焦點簡訊:網傳“禁酒令”引白酒股下跌 白2023-02-06
- 觀察:【財經分析】北向流入放緩是“意料之2023-02-06
- 機器人:公司半導體裝備業務擴展速度明顯2023-02-06
- 南京舉辦2023年首場土地招商推介活動2023-02-06
- 當前快看:綠城中國:1月總合同銷售金額約132023-02-06
- 魅族20系列已經入網,新機將搭載UWB功能2023-02-06
- 每日速訊:2022年科創板IPO終止40家 因財2023-02-06
- 法拉第未來達成1.35億美元融資 FF 91 Fu2023-02-06
- 家庭性教育從父母自我學習提升起步2023-02-06
- 焦點快播:東北證券遭證監會立案,涉嫌保薦2023-02-06
- 世界快資訊:雷聲滾滾!5家A股公司接連被立2023-02-06
- 環球頭條:融創中國:1月合同銷售額約72.3億元2023-02-06
精彩推薦
- 環球視訊!別知己簡譜歌譜完整版_別知己...
- 稅務部門曝光一批涉稅案件
- 【天天聚看點】三步清蒸鱸魚
- 每日熱點:建業地產1月物業合同銷售額28...
- 中原建業1月在管項目合約銷售13.67億元,...
- 2023年安徽省將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
- 南京舉辦2023年首場土地招商推介活動
- 當前快看:綠城中國:1月總合同銷售金額...
- 家庭性教育從父母自我學習提升起步
- 環球頭條:融創中國:1月合同銷售額約72.3億元
- 世界微速訊:保利發展擬23億打包轉讓12...
- 環球時訊:大唐集團終止出售廈門盛善領...
- 刷牙時刷舌苔好不好用_刷牙時刷舌苔好不好
- 保利置業:1月合同銷售額約49億元,同比增105%
- 當前頭條:中國海外發展:1月合約物業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