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康保險密度連續5年全國第一 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北京工商大學于近日發布《北京健康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深入考察了北京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現狀,分析了2015-2019年來北京健康保險市場發展特色、趨勢和熱點等內容。
報告顯示,2015-2019年北京市健康保險穩健發展,健康保險密度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2019年健康保險密度為1861.65元/人,健康保險深度為1.13%;經營健康險業務的公司由2015年的87家增長至2019年的112家,健康險產品5000余個,涵蓋醫療、疾病、失能收入損失、護理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五大類,逐步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在報告年度內,伴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的提升和行業服務能力的增強,各保險公司“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快了產品創新優化進程,擴展保障范圍,滿足多層次保障需求。健康保險市場呈現出保險責任和覆蓋人群不斷擴大,服務體驗不斷優化,健康管理已成趨勢的特點。
健康保險的投保年齡和門檻不斷放寬。在報告年度內,健康保險的服務對象實現了從“標準體”向“非標準體”的延伸,覆蓋人群因而更加廣泛。保險公司不斷提高首次投保年齡上限,2019年市場上最高投保年齡上限甚至達到了80周歲,續保最高可放寬至100歲;患有三高、糖尿病、心腦血管和風濕等慢性病的客戶也有可以投保的產品,滿足了因年齡和既往病史限制的消費者的健康保險需求,大大降低了投保門檻。
保險產品保障范圍不斷擴展。2015-2019年之間,針對細分人群、帶病人群、特殊病種、特殊用藥的需求,北京健康保險市場各公司積極開發個性化產品,不斷擴展保險產品可報銷的醫藥范圍和醫療服務費用,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等逐步納入保障范圍,保險責任逐步擴大。
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是北京健康保險市場的另一重要趨勢。北京保險業各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拓展線上服務功能,推進在線投保及出單、在線一鍵式理賠、小額案件快賠等,不斷升級服務,讓“智能”最大程度替代“人工”,實現了保險服務與客戶零距離接觸,最快審核時效從按天計已提升至按秒計,小額賠案到賬時效已從次日、隔日縮短至實時。
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務已成趨勢。報告顯示,健康管理逐漸走入百姓生活。越來越多的健康保險公司除為消費者提供在線問診、免費體檢、緊急救援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樣化健康險增值服務外,還與醫療機構合作,實現雙向轉診、遠程醫療、專家會診等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北京保險業積極貫徹“健康北京2030”,踴躍參與北京市各項民生保障項目,積極促進北京健康管理生態圈的構建,不斷完善“保險-健康-醫療-藥品”服務閉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和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