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盛典:中國戲曲,走在永遠的長征路上
日前,2018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經過40多天,在江蘇昆山輪番上演了14臺大戲、31臺折子戲總計76場156個劇目(折子戲),精彩紛呈,億眾矚目。按計劃在此后的兩年里,中國戲曲其他240多個劇種也將陸續來到昆山,再現戲曲經典品質。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在國家平臺上,通過3年的時間來展現中國戲曲現存所有劇種的代表力作,展示中國戲曲的藝術家底和發展現狀,毫無疑問是新時代前無古人的藝術創舉,毫無疑問也是新時代前無古人的文化壯舉!
百戲盛典是一次中國戲曲的劇種集結,是一次中國戲曲的藝術檢閱,也是一次中國戲曲的發展宣言。從2015年7月開始的中國戲曲劇種普查工作歷時兩年,通過調動全國各省區市的文化力量,第一次以明確的“劇種”判定標準,完成對10278個戲曲演出團體所承載的348個活態戲曲劇種的數據統計。中國戲曲之“種”,就是中國戲曲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戲曲形態得以區別的標識,348個劇種的客觀存在意味著中國戲曲在復雜的時代變遷中,始終保有了各自與眾不同的戲曲文化品格,這是近70年的戲曲工作最突出的成就所在。348個劇種集結于昆山,彰顯的正是70年來中國戲曲藝術始終不懈的活力生機。
戲曲劇種的藝術遺產和創造活力從根本上體現在戲曲傳承者與戲曲藝術作品中。隨著2001年昆曲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戲曲藝術在非遺理念下,進行了17年的生態維護和藝術扶持,在戲曲傳承群體和傳承劇目的保護傳承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眾多劇種因此起死回生。事實上這項工作早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在黨和國家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主導下有意識地進行,中國戲曲遺產的龐大體系體現在70年來對戲曲藝術記錄整理的多元形態,當然具體地呈現在戲曲團體對于劇種代表作的精彩演繹中。數百個展演劇目集中檢閱了戲曲傳承過程中屬于劇種的技巧、絕活、藝術表達和獨特個性,彰顯的正是中華民族對于自我文化一以貫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建。
中國戲曲從其成熟至今已近千年,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時代變遷、人文更迭,始終保持以強健的發展態勢,居于中國人娛樂審美文化的最前沿,也居于中國人表達文化立場、弘揚文化理想的最主流。特別是近代以來在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戲曲人自覺地對古老的藝術肌體進行現代轉換,在傳統戲曲藝術體系上拓展出更加多元的現代內涵。戲曲的現代化包括了古老經典的現代更新和新創經典的傳統接續,這項工作任重道遠。因此,百戲盛典在集中地展示傳統經典和部分新創力作時,實際也提出了重要的文化命題:面對古老而輝煌的戲曲成就,當代中國人如何讓戲曲藝術更加茁壯地成長在綿延不斷的中國人生活中?持續3年的百戲盛典保持并延續戲曲之“盛”,實際也是以更自信的方式來引領戲曲藝術的持續繁榮和持續傳承,彰顯的正是中國戲曲界對于戲曲持續發展的文化訴求。
百戲盛典以精彩的舞臺再現和網絡傳播,成為2018年度突出的文化現象。面對中華優秀文化體系傳承發展的時代使命,中國戲曲有理由在新時代取得更新的藝術成就。當然,在集中展示戲曲精彩之時,需要看到基于其藝術發展歷史、地域社會經濟條件、客觀人文環境以及具體傳承發展狀態等因素制約,348個戲曲劇種在整體上發展趨于不平衡態勢,這種不平衡與中國人對于戲曲的時代審美需求存在較大落差。因此,在戲曲盛景中更需要看到那些制約戲曲長足發展的文化隱憂,更需要秉持戲曲持續輝煌的發展理念。具體而言,一、戲以人傳。中國各民族戲曲藝術從本體上而言是表演藝術,其依靠著人對于戲曲的傳承、欣賞和傳播,“人”自然包括了戲曲表演群體與戲曲受眾群體。對于前者,優秀的戲曲傳承人是戲曲常演常新的藝術基礎,對于后者,穩定的受眾群體是戲曲常生常長的生態基礎。當前隨著一大批引領戲曲發展的領軍藝術家漸次退出舞臺,戲曲最需要有新一代領軍人物進行精準傳承和良性創造,而在當前社會生態不斷更新之時,城鄉戲曲觀眾同樣需要不斷注入新生力量。擁有了屬于時代的戲曲“人”,戲曲才能在時代中保持創造活力。
二、戲以團興。戲曲需要明星主角,但歸根到底是團隊協作的藝術,包括了編、導、演、音、舞、美、服、道、化等多元組成的藝術團隊是所有創造的基礎。中國戲曲已經開拓了多元的生存體制機制,更應該積極探索符合藝術規律的團隊發展戰略。即以劇種與劇團而言,目前348個劇種中有120個劇種僅有一個國辦團體,有107個劇種僅有民營團隊或民間班社,其中70個劇種僅有民間班社。這些不同管理體制下的戲曲團隊擁有各不相同的傳承與發展策略。戲曲的長足發展,需要理性推動戲曲院團建設。
三、戲以劇存。劇目是戲曲藝術再現的根本,尤其是戲曲作為積累型的藝術樣式,其相續不斷的經典力作延續的是不斷遞進的審美趣味和不斷推進的藝術創造,70年來在“三并舉”基礎上趨于多元的劇目創作代表了中國戲曲長續發展的成功實踐。百戲盛典展示的傳統經典正是中國戲曲在千百年來積累的藝術遺產,而推進戲曲經典劇目庫存的擴容與有效積累,創作觀眾喜聞樂見的新經典,避免盲目創作誤區,正是當前戲曲發展的重要目標。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