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經紀公司 粉絲經濟中的意外變量
手撕經紀公司 粉絲經濟中的意外變量
【行業觀察】
繼偶像C位出道后,“經紀人C位出道”又被刷上微博熱搜榜,只不過這一次是歌迷要求經紀人辭職——華晨宇經紀人王桂紅和其公司天娛傳媒一并被粉絲“撕出道”。2018年9月16日,華晨宇粉絲就最近發生的華晨宇嗓子不適還被安排了大量需要唱歌的音樂行程,在微博上質疑經紀人王桂紅罔顧歌手身體狀況只顧利益,同時大量歌迷自發表達希望王桂紅辭職華晨宇經紀人一職。隨后,又因珠海舉辦的一個音樂節海報的C位是毛不易而不是華晨宇,再次引起了粉絲對經紀公司的討伐。
隨著粉絲制的“出圈”、粉絲話語參與流行文化的生產,粉絲撕經紀人、經紀公司早已不是新鮮事了。矛盾的爆發自然非一日之事,究其根本,是明星、明星培養者與供養者間權力的爭奪。本以為是粉絲經濟下的一團和諧,為何橫生變數?
飯圈游戲溢出邊界影響整個影娛行業
此次華晨宇粉絲不滿其經紀公司的事情愈演愈烈,從時間線上梳理主要有兩個節點:一是九月份華晨宇疑似打封閉針、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在鳥巢連辦了兩場演唱會,結合他排得滿滿的行程,粉絲不滿經紀公司一味壓榨藝人、罔顧他的身體健康狀況。二是國慶期間將舉辦的音樂節海報,華晨宇與毛不易作為《明日之子》導師與選手同臺演出,C位給了毛不易讓粉絲極度不滿——人氣和地位的不匹配,本是壓軸的華晨宇儼然成了“配角”。但對此華晨宇的經紀公司卻并未做出任何回應,于是華晨宇粉絲后援會索性自己與主辦方交涉,要求主辦方作出更正并且對此道歉。
此處爆發的矛盾其實更早就有跡可循:8月底有新聞傳出:華晨宇疑似微博取關了天娛傳媒公司,媒體去向華晨宇經紀人求證,只得到了對方粗暴的回復“沒有”便被迅速掛斷。關于華晨宇是否要解約的疑云早已籠罩,于粉絲而言和公司的“蜜月期”已過,現在他們要做的是將自己的愛豆從經紀公司手中“解救出來”。他們用整齊劃一的ID和頭像發送話題:王桂紅(華晨宇經紀人)今天下崗了嗎?概括來說,字體要大要加粗,顏色要醒目,將訴求形成一條便于傳播的表情包,作為“戰斗”slogan。
其實,粉絲心疼藝人站隊撕經紀公司并非孤例,甚至在粉絲文化逐漸顯影的今天,已形成了上文所講的某種程序化的運作。此前,憑借甜寵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走紅的新晉“流量小生”胡一天,其粉絲就曾發長文“手撕”胡一天的經紀團隊——粉絲不滿胡一天在新劇《蜜汁燉魷魚》中只是“特別出演”,進而牽扯出對其經紀團隊沒有長遠規劃,并以紅色加粗字體制作九宮格表情包:拒絕劇可愛甜寵網劇。因接劇原因被撕的還有嘉行傳媒,“小花”迪麗熱巴的粉絲曾寫給經紀公司長達三頁的“請愿信”;宋茜的粉絲也曾抵制她出演《愛情的開關》;甚至咖位如章子怡,也曾因接大女主劇《帝王業》(現更名為《江山故人》)被粉絲大型“勸退”??梢婏埲τ螒蛘谝绯鲞吔?、進而影響整體的影娛行業。
除去接戲,代言資源也常常是一處“戰斗”陣地,陳偉霆的粉絲“女皇”們也曾手撕英皇著名經紀人霍汶希,為藝人接三無產品微商的代言,他們紛紛換上“立即毀約”的頭像,直到霍汶希發布聲明暫停此次代言合作。
甚至于虛擬偶像也在踐行這一套游戲規則?!度毟呤帧纷鳛閲鴥染W文頂級IP,粉絲對小說版權方閱文集團多有不滿及質詢,涉及官方周邊、小說角色待遇、粉絲維權等諸多方面。幾乎和真人明星粉絲怒懟經紀公司的原因和手段別無二致。
總結來說,粉絲的訴求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資源問題,包括接戲工作、代言資源以及捆綁營銷等,進而涉及藝人長遠的道路規劃及發展,尤其是簽長經紀約的藝人,不能一味榨取價值、消耗粉絲熱情。二是專業問題,團隊的配備能力不匹配藝人發展的需要,各種突發事件應急、宣傳及公關能力不足。三是健康問題,對藝人工作安排過滿而忽略藝人的身體健康。簡言之,在一些粉絲看來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的三宗罪:資源不夠好,宣傳不到位,工作排太累。
粉絲的真情實感不是資本博弈的籌碼
粉絲為自己偶像而戰其實也早有歷史,尤其此次華晨宇風波中的天娛公司,早年背靠“超女”“快男”品牌、以“寧可耽誤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簽約策略,藝人多、資源少、簽長約,諸多藝人撕毀合約出走之爭一直都有,如周筆暢、何潔、陳楚生、江映蓉、尚雯婕等等。除去新東家和代言費償還解約費,粉絲眾籌也是一種操作,張杰粉絲曾為他眾籌百萬解約費。
可以說,在作為藝人“親媽”的粉絲眼中,經紀公司多是壓榨愛豆的“后媽”:無論是“難出頭”的天娛,號稱“捧人容易留人難”的唐人公司,還是前段時間轟轟烈烈火箭少女解約事件的操盤手樂華公司。經紀公司作為藝人的培養方同時還是利潤攫取方,上升期的藝人排滿工作量,考慮的自然不僅僅是曝光率,還有藝人知名度與市場可以置換的報酬。作為粉絲經濟中付費買單的貢獻者粉絲來說,他們本身所具有的“過度消費者”屬性,使得他們對于自己喜愛藝人的信息常常有很多能動性解讀。對公司不滿、置喙藝人發展其實是市場賦予他們的權力,因此,章子怡的粉絲可能沒有“資格”去對她的事業指手畫腳——章子怡的演員身份,她事業的成功依賴于傳統的影視工業造星和自身能力,但鹿晗的粉絲當然可以因戀愛而脫粉——他作為粉絲供養型愛豆,違背了契約精神。
高曉松在某次采訪中曾談到,由日韓興起的亞洲偶像文化的審美:青少年偶像形象是pale、skinny的protectee——膚白、清瘦的被保護者形象,要旨在于容易引起人的心疼,“寶寶,我要來保護你,你的經紀人對你不好,誰都對我家寶寶不好,只有我對我家寶寶最好,所以我要花錢,我要保護著你、為你戰斗”,這一概括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卻也是一份生動的飯圈生態掃描。一個不爭事實是,“虐”即是粉絲心理核心機制之一,感受到“被虐”心態的粉絲會砸出真金白銀,在聲勢浩大的票選愛豆節目中“救救孩子”、“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時能出頭”成為粉絲們的微言大義。因此自覺承擔并輸出保護者心態的粉絲,手撕經紀公司也就不是新鮮事了。這一矛盾沖突的內核即是關于藝人培養的較量,在這場博弈中,有時也是藝人的默許,他們應當清楚自己即便是一處標點符號都會被粉絲“過度解讀”,甚至是“不表態”也會被認為是一種“表態”。
所以說,更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國內經紀人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實力派經紀公司?;蛟S我們可以參考日韓娛樂工業的運作,當我們的明星在向職業化愛豆轉型、粉絲在踐行飯圈規則時,倒逼我們影娛工業改革的時刻來臨了。一味地隔絕藝人與粉絲接觸、捆綁利益、快速榨干價值是資本的特性,但不應該是公司文化應去服膺的。資本逐利、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是針對低緯世界中的動物化本能反應。但若在這場游戲里,將粉絲的真情實感同明星的發展道路一并作為各方資本博弈的籌碼,成為這低緯世界中隨時可以被犧牲之物,那么慘烈戰役中沒有贏家,而最終損毀的是我們整個影娛行業的公信度。
韓思琪(娛評人)
新京報漫畫/趙斌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