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利好 多領域支持市場向好
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增長點。提出鼓勵企業核心技術攻關,落實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加大支持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業內普遍認為,《規劃》將給行業帶來重大利好,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應用等方面的發展。
多領域支持市場向好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上中下游等多個細分行業,包括零部件、電池、整車、充電樁等。此次《規劃》中,財政和政策支持覆蓋了包括動力電池、智能網聯在內的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出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同時,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
新能源汽車產業零部件體系和關鍵技術支撐尤為重要,而資本市場對《規劃》發展思路的反應也十分迅速,消息曝出,充電樁企業特銳德、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整車企業比亞迪、長城汽車股價均有上漲,截至12日收盤,新能源汽車指數整體漲3.60%。
按照規劃,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對比此前意見征求稿中100%的比例,推行電動化的節奏有所放慢。分析指出,這仍將有效促進國內新能源汽車主要市場公共服務領域的電動化。
此前,《規劃》意見征求稿還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規劃》旨在拉動產業升級,推動新能源汽車數量增長。
廣東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據《規劃》意見征求稿,我國計劃到2025年形成兩三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實際上,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廣東已經作出了相關規劃部署。9月底,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能源局等六部門印發《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廣東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汽車產量超過430萬輛,占全國汽車總產量比重超過16%,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60萬輛;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超過15萬個。
針對廣東現階段自主品牌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計劃》還提出實施品牌提升行動,實現汽車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新增一兩家汽車整車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培育三四家“獨角獸”汽車企業,形成兩三家產銷量突破100萬輛規模的整車企業。
目前,廣東是國內主要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共有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876家。近年來,比亞迪、廣汽傳祺等自主品牌發展壯大,小鵬汽車、騰勢汽車、廣汽蔚來等新能源造車企業逐步發展。2019年,全省汽車產量311.97萬輛,占全國汽車總產量12.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5.59萬輛,占全國產量13.1%。
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明顯,不僅擁有整車及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還有著基礎雄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的跨行業融合合作提供可能。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