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下文樞”何以開出科創之花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著“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如今,這座文教名城正全力開動創新引擎,孕育科創之花。
科技創新,關鍵在于成果轉化。科技成果只有成功跨越轉移轉化這一關卡,才能變為現實生產力。如何拓寬產教融合通道,努力推動科教“富礦”轉化為產業“富礦”?這是很多城市和地區創新發展需要提交的答卷。
在這方面,南京早已跑在了前面。截至去年末,該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52.38億元,約占全省成交總額的四分之一,已連續四年位領跑全省。
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南京是如何一步步解綁“細繩子”讓科技成果變為了經濟成果?近日,第一財經與微眾銀行微眾企業+聯合打造的《科創源動力》第二季欄目組走進這座富有人文底蘊的城市,解碼“技術買賣”背后的秘訣。
十年創新蝶變
十年前,南京發布了一則重磅文件——《深化南京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 打造中國人才與創業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即“科技九條”,在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其背景是,與其他具有豐富科教資源的城市相比,當時南京雖然科技成果十分豐富,但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僅為44%。
而“科技九條”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對阻礙科技創業的種種制度瓶頸作出突破性改革: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離崗創業;保護創新成果,鼓勵高校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發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到95%大比例劃歸科技人員及其團隊;加大扶持力度,允許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的企業……
以“科技九條”為支點,科技的杠桿由此撬動南京科創發展。十年來,南京科創成果轉化實現明顯提升。
這在數據上有著直觀印證:作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核心指標,該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145.3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52.38億元;科技服務業總收入從2012年的260.9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989.44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去年全國15個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中,南京技術輸出位列第六位,技術吸納位列第四位。其中,在輸出技術成交額中,南京技術交易額占比更是超過了90%,說明技術含量極高。
更進一步從技術構成上來看,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金紅介紹稱,技術交易中的開發、轉讓和許可這三類合同占比較高,超過了60%。開發合同體現了技術創新的能力,而轉讓和許可合同則反映了技術的推廣、應用相關情況。
以往在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高校和企業之間存在供需錯配的矛盾。之于高校而言,參考國有資產管理方式,科技成果要求保值增值,而成果轉化需要時間,且存在不確定性;之于企業而言,則難以找到匹配的實用的技術。南京正是正視了這一問題,致力將技術落到產業中去。
為了精準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南京市科技局、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單位還承辦了2022年江蘇省“揭榜掛帥”技術轉移品牌活動——“J-TOP創新挑戰季”以及“專利(成果)拍賣季”,整合各方要素資源,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
“中心今年共征集了175條需求,300多件專利成果,組織了對接活動超過20場,服務企業超過600家。”金紅例舉了一組數字,稱希望通過努力為南京的科技成果轉化盡一份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7年,在歐陽平凱、應漢杰等教授的引領下,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南京工業大學生化工程技術中心正式組建。
與學術類的研究機構不同,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彌補從高校到企業技術轉化缺失的中間環節,專門解決工程放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基礎研究落到產業需求上。這類公司也有個專屬名稱,即新型研發機構。
“公司就像是一個平臺,主要起到了兩方面。”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紅麗介紹稱,一方面,吸引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里先進的技術進行孵化轉移;另一方面,優先選擇較為成熟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放大和轉化,從而順利轉移到企業中。
新型研發機構是南京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創新舉措。包含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內,近年來,依托天然的高校院所資源優勢,南京專門建設了以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職業經理人管理為特征的新型研發機構,讓科學家和企業家“共事”、成果和企業“共生”、科技和產業“共舞”。
在上述架構下,除了公司管理者外,武紅麗還擁有一重身份——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正是公司的成立,讓她跳脫出學校的一方天地,與市場的連接更為緊密。在她看來,做研究,既要看學科前沿,也要服務地方經濟,要將技術轉移轉讓作為目標。
“這就意味著,選擇項目時不能純粹以研究前沿核心為方向,在工藝的設計上,要考慮成本、關鍵節點能不能實現等,與在實驗室里做研究有很多不同。作為新研機構,我們希望能做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產業、新形態的出現。”
在南京,還有許多與武紅麗一樣的科研工作者,正是他們的靠前一步,讓技術變得更接地氣。
目前,南京已組建了409家新型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不僅可以作為產學研的橋梁和紐帶,更是可以持續孵化出創新型企業的“老母雞”。依托該平臺孵化出的企業更加聚焦前沿領域、面向市場需求,蘊含著爆發式成長的巨大潛力,為科創發展增添發展新動能。
截至2021年底,已備案的“老母雞”式新型研發機構孵化科技型企業超6000家,實現了從“0”到“1”再到“N”的產業化裂變。而孵化企業也加速了新型研發機構向技術源頭和產業應用的“雙向拓展”,與其共同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搭建產業生態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就像是技術的買賣。技術吸納是買技術,反映了一個地區吸納轉化技術的能力;技術輸出是賣技術,反映了一個地區技術創新能力;一買一賣兩個數字,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活躍度。
除了打通技術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外,為了提高買賣效率,由政府搭臺,南京整合資源聚焦產業生態平臺建設,筑牢“多組團”產業支撐力。位于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經濟帶重要交匯節點的江北新區就是一個范例。
作為全國第十三個、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新區,自成立以來,江北新區聚焦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打造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能否將非核心業務交給政府來做,讓企業把精力集中投入到研發與市場開拓中,這是能否獲得中小微企業青睞的主要因素。
從海外歸來的邵陽對此有著深刻感受。2013年,邵陽與合伙人對國內20多個園區進行了對比打分,最后選擇在江北新區落戶成立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的經歷證明他的選擇并沒有錯。
在創業初期,公司急需一臺200萬的基因測序儀器設備,然而當時資金有限。江北新區了解到情況后,購買了該設備,以融資租賃的方式提供給世和基因使用,為企業節約了大筆的研發經費。
“光有設備還不夠,我們做研究還需要一個非常潔凈的實驗室。”邵陽稱,“這個時候,江北新區的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針對性服務,我們通過平臺也結識了很多企業伙伴。”
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是江北新區管委會批準設立的全資國有公共服務平臺,致力為生命健康產業領域中各類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分析檢測、研發服務、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科技信息、創業孵化等“一站式”公共服務。在此之前,江北新區還成立了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
包括公共服務平臺在內,江北新區搭建了一條從研發試驗到轉化工程化、到應用開發、到中間各個鏈條上的CRO(醫藥合同研發企業)、CDMO(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企業)機構,再到商業化市場平臺的技術鏈條。
南京江北新區投資促進和商務局副局長徐守苗分析稱,一個企業或者產業要想有長久的生命力,關鍵要有源源不斷的內驅創新動力。在這一過程中,技術研發和技術鏈條十分重要。
“江北新區不僅是一個政府,實際上是在搭建一個自主創新產業生態的舞臺、平臺。”徐守苗如此形容。和國內其他園區不同,江北新區所有開發區是按照產業主體分類,包括研創園、生物醫藥谷、智能制造產業園、新材料科技園。
這樣分類的好處在于,江北新區可以圍繞不同的產業打造不同的生態圈和閉環。比如針對生物醫藥行業,專門搭建一個行業交流圈,覆蓋科學家、企業家、資本家、臨床專家、法律專家等,實現信息暢通、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以江北新區為主陣地之一,南京已編織了一個“多點聯動、輻射周邊”的區域創新網絡,守護著這座城市的科創脈動。
架起融資橋梁
有了政府、高校、院所、企業的支持,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落地轉化還離不開資金的助力,這同時也是企業持續經營和成長的重要一環。對于科創企業而言,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最為迫切的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家開關電源芯片設計企業,南京通華芯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通華芯”)創始人姜濤回憶了自己剛創業時的艱辛:當時開關電源芯片設計開發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技術研發投入較高,資金成了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他賣了房產,借過高利貸。
之后隨著封裝技術和封裝工藝的成熟,合封芯片的應用越來越多。通華芯的產品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公司也步入了正軌。直到2022年春,姜濤接到了一筆金額可觀的大訂單,再次面臨資金周轉的需求。
這次,他找到了微眾銀行,用無抵押方式獲得了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微眾銀行微業貸的無抵押貸款是一個創新,有效解決了科創企業短期資金缺口,并且資金審批時間很快,當天就可拿到貸款。”
通常而言,科創企業具有高人力成本、高研發投入、輕資產“兩高一輕”的特點,按照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較難在銀行獲得充分融資,更遑論無抵押貸款。追根究底,銀企信息嚴重不對稱是根本原因。
微眾銀行恰恰關注到了這一堵點。作為一家數字銀行,依托數據優勢,以差異化、額度更高、線上無抵押的微業貸科創貸款產品為中小微科創企業解決融資難題,讓它們也可享受到審批快、借款快、周轉快的融資體驗。這是微眾銀行區別于傳統銀行的優勢所在。
為深度服務科創企業,在微業貸的基礎上,微眾銀行還通過引入行業賽道、知識產權等特色數據融合成了更全面的數據庫,依托國家貼息貼保、風險補償等重點產業政策,創新推出數字創投服務,為科創企業和創投機構搭建起橋梁。
微眾銀行數字創投負責人崔云龍介紹稱,該業務有兩大特點:智能與精準。一方面,目前微眾銀行微業貸有超100萬家授信企業客戶,擁有比較全面海量的精準維度的企業數據;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優勢,微眾銀行的A.I.能力在同業中相對突出。如此一來,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同時也能夠提升企業和投資機構的對接效率,幫助解決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由此,擁有眾多科創企業和創投機構的南京將成為微眾銀行展業的重心。據悉,南京本地280多家投資機構所投資的4000多家初創企業中,已有500家是微眾銀行的授信客戶。以頭部創投機構毅達資本為例,其所投資的企業中,10%到20%是微眾銀行的客戶,這反映了微眾銀行科創客戶與投資機構的匹配度較高,未來將有較大開拓空間。
對于科創企業而言,銀行和創投機構的攜手合作將帶來更全面的金融服務。毅達資本合伙人周喆表示,在產業生態建設中,金融資本將起到黏合劑的作用。不僅能為企業提供資金,還能夠給企業提供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同時也能和企業分享行業動態,幫助企業最終走向資本市場。
以小見大,這同樣也是南京布局科創金融的方向。之前,南京持續搭建并推進“南京金服”和“科技金融園區行”兩大平臺建設,做優“寧科貸”“寧科投”“寧科債”三個系列特色金融產品,努力打造金融服務生態鏈,探索賦能科創新路徑。
在今年6月份發布的2021年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中,南京綜合指數排名位居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之后,位于全國第六。其中,在科創金融資源及成果一級指標方面,南京僅次于北京和上海,躋身前三。如今,南京正吸引著包括微眾銀行在內的更多金融機構的到來。
綜觀南京科創生態鏈條的發展,從源頭的技術端、到中間的橋梁、再到企業及產業,缺少了哪一環都無法運行。作為主要參與者,政府、高校、院所、企業和金融投資機構“五方聯動”下,才得以使創新的土壤在南京高速生長。相信不久的將來,“科創之花”在南京也將越開越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聚看點】多家國產服飾品牌齊發盈利預警2023-02-07
- 明星基金經理“開門迎客” 增量資金逐漸“2023-02-07
- 港交所開年IPO發行節奏加快 擬發力吸引更2023-02-07
- 最新快訊!光伏膠膜需求生變 EVA產品今年供2023-02-07
- 【環球新視野】內控機制不完善 核心管理人2023-02-07
- 焦點速遞!智慧農業:2月6日獲融資買入29482023-02-07
- 【全球熱聞】實樸檢測:2月6日獲融資買入312023-02-07
- 軟控股份:2月6日融券賣出金額2166.00元,2023-02-07
-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2月7日2023-02-07
- 全球最資訊丨萬家基金將成中泰證券控股子公2023-02-07
- 出境團隊游試點恢復 上市公司推多樣化產品2023-02-07
- 全球觀天下!無業務收入未開展合作 多家公2023-02-07
- 每日看點!假冒上市公司事件頻出 眾籌集資2023-02-07
- 天天通訊!皇氏集團加速跨界押寶鈣鈦礦電池2023-02-07
- 環球視訊!別知己簡譜歌譜完整版_別知己簡2023-02-07
- 【環球財經】英國央行官員釋放利率上升言論2023-02-07
- 環球短訊!揚州金泉:提供更多可能性 為全2023-02-07
- 全球微資訊!巴比食品“炒股”致凈利降近三2023-02-07
- 坤泰股份: 聚焦汽車內飾件 提升行業優勢2023-02-07
- 稅務部門曝光一批涉稅案件2023-02-07
- 【天天聚看點】三步清蒸鱸魚2023-02-07
- 當前視點!云海金屬獲30家機構調研:青陽項2023-02-06
- 每日熱點:建業地產1月物業合同銷售額28.712023-02-06
- 中原建業1月在管項目合約銷售13.67億元,同2023-02-06
- 2023年安徽省將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2023-02-06
- 江山歐派及江山轉債被評級機構列入關注2023-02-06
- 焦點簡訊:網傳“禁酒令”引白酒股下跌 白2023-02-06
- 觀察:【財經分析】北向流入放緩是“意料之2023-02-06
- 機器人:公司半導體裝備業務擴展速度明顯2023-02-06
- 南京舉辦2023年首場土地招商推介活動2023-02-06
精彩推薦
- 環球視訊!別知己簡譜歌譜完整版_別知己...
- 稅務部門曝光一批涉稅案件
- 【天天聚看點】三步清蒸鱸魚
- 每日熱點:建業地產1月物業合同銷售額28...
- 中原建業1月在管項目合約銷售13.67億元,...
- 2023年安徽省將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
- 南京舉辦2023年首場土地招商推介活動
- 當前快看:綠城中國:1月總合同銷售金額...
- 家庭性教育從父母自我學習提升起步
- 環球頭條:融創中國:1月合同銷售額約72.3億元
- 世界微速訊:保利發展擬23億打包轉讓12...
- 環球時訊:大唐集團終止出售廈門盛善領...
- 刷牙時刷舌苔好不好用_刷牙時刷舌苔好不好
- 保利置業:1月合同銷售額約49億元,同比增105%
- 當前頭條:中國海外發展:1月合約物業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