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德基金經理楊霞輝:市場“結構牛”基礎是否仍在?本輪市場上漲的原因是什么?
從2020年7月中旬到現在創業板指數調整了11%,上證指數調整了5%,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股調整最為充分,不少科創股票調整了近50%,市場成交量也從萬億下降到大幾千水平。目前市場上對后續A股走勢的觀點出現了明顯分化,開始有不少聲音說市場將進入熊市。那么現在市場目前究竟處在怎樣的位置,本文通過回顧過去,反思現在,看清目前市場位置。
回顧近20年A股歷史,總能發現歷史上市場出現牛轉熊,一定是有政策和基本面的原因的。2007年11月份在股指見頂之前,因為經濟基本面過熱,工業品價格暴漲,央行4次加息,出現了很明顯的政策縮緊導向,但市場沒有立馬調整,最后在全球經濟高速增長期過后的“次貸危機”發酵下見頂。從表面來看2015年杠桿過高是當時股市調整的主要原因,但深層次原因在經濟方面。加上政策在牛轉熊之前2個月已經出現了轉向,但市場慣性很大,直到6月份才開始出現了下跌。
那么支持本輪市場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肯定是流動性,今年開年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全球步調一致地采取寬松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方式以救助經濟。在經濟企穩之前我們認為政策制定者都不敢輕易踩剎車,尤其在國外疫情還很嚴重情況下,所以第一流動性基礎沒有發生破壞。第二個原因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注冊制的推行增加了活躍資金,引導資金進入權益市場,發展實體經濟,改善財務報表,引發基本面共振。這個因素起的作用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幾年大概率會出現不少優秀的公司,尤其是科技企業。第三個原因是我國經濟基本面在持續好轉,2020年8月份工業企業收入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轉正,房地產消費超預期。預計明年一季度經濟將有較高增長。
在上述三個基礎沒有動搖之時,作者認為市場還具有“結構牛”基礎,除非有黑天鵝事件出來打破這三個基礎條件。并且市場經過兩個月調整,估值沒有過于泡沫化,部分藍籌公司甚至還處在低估狀態。對于后市市場走勢,我們仍持樂觀看法,短期結構上估計有所變化,比如低估值藍籌大金融、地產、家電行業等大概率會表現相對較好,調整后醫藥、科技行業可能也有中期機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