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資產配置報告 大類資產配置
日前,博時基金發布2020年資產配置報告。報告題為《進戰:蓄勢待發》,報告認為,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經濟先行重啟但增長彈性取決于逆周期政策,逆周期政策不會一涌而出,其節奏與力度將持續加碼,對配置的影響是“蓄勢待發”。A股方面,股息率略提高與估值吸引力上升,交易面總體呈中性;港股估值接近2016年以來低位,盈利進一步下調空間有限,交易面偏積極;債券配置性價比相比海外上升,估值得分中性,交易總體打分中性略正面。或可考慮有時代感與景氣的內需主題,如在線化(醫療信息化、在線辦公與數據中心)、新老基建和大眾必需消費品。
宏觀基本面因子
增長因子方面,疫情沖擊下第一季度可能為國內經濟的底,第二季度全球經濟可能見底,國內經濟雖較海外先行重啟,但短期向上彈性不足,全面改善可能在二季度之后。
通脹因子方面,海外通脹因子繼續偏弱,受疫情影響更趨下行;國內扣除食品價格的核心CPI偏弱,供需失衡下PPI跌幅擴大,后面隨政策刺激與經濟企穩或有反彈,但二季度不會明顯。
流動性因子方面,海內外流動性都將保持極端寬裕的狀態,貨幣政策將配合財政政策擴張,國內貨幣政策仍有邊際放松空間,節奏與幅度較海外央行更加克制,但隨增長壓力加大而會持續加碼。
大類資產配置
A股方面,股息率略提高與估值吸引力上升;資金面較一季度變數增加,公募基金發行回暖、北上資金回流以及解禁減持壓力是重點關注。海外金融風險傳導下降,疫情沖擊下著力維穩資本市場。綜合看交易面總體呈中性。結構配置或可考慮兩條線索:一是受疫情影響較小或者受益于政策且業績較確定的行業,如必需消費、農林牧漁、醫藥、汽車、通信、基建產業鏈等;二是選擇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守行業,如電力、金融等。
港股方面,估值接近2016年以來低位,盈利進一步下調空間有限,港幣匯率偏強顯示港股流動性較好,港股交易面偏積極。結構配置有三條線索或可考慮:1)內需條線的成長,如依托內地市場的必需消費、醫療保健與部分資訊科技等;2)基于內需刺激的周期以及汽車、家電等非必需消費;3)低利率環境下的高股息標的。
美股市場,盈利仍有下調空間,而估值較2018年低點更貴,匹配性較差顯示短期配置吸引力不夠,總體打分偏負面。考慮對疫情免疫或者受益于疫情沖擊的板塊,包括:醫療保健(疫苗研發)、必需消費品、線上零售、部分信息技術和娛樂業(視頻會議、遠程辦公、在線娛樂和互聯網媒體),以及處理債務重組、融資和信貸困難的專業金融公司。
債券市場,配置性價比相比海外上升,外資持續流入,國內商業銀行及廣義基金等機構配置力度較強。估值得分中性,國內看利率與CPI裂口較大,海外看中美利差過高。交易總體打分中性略正面。結構相對偏向中長久期利率債(確定性較高)、中高等級信用債(防風險考慮優選城投與部分地產債),可轉債配置性價比不佳,仍需等待安全的配置時點。
原油市場,短期做空動能衰竭,期貨Contango形態不利于油價上漲,交易因子短期偏空;俄羅斯、沙特與美國等主要產油國減產磋商不確定,疫情對需求沖擊更大,短期供需格局對油價繼續壓制。
黃金板塊,增長、通脹下行而流動性寬裕的宏觀環境對金價有利,由于防疫成為各國首要任務,地緣政治等風險因素對金價支撐下降。
最后看商品市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疫情對多數大宗商品的需求抑制都均將大過對供給的擾動,國內螺紋鋼價格偏弱,但可能相對強于銅價表現。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