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同質化問題顯現 清盤改合并 迷你基金欲尋新出路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迅速,產品數量快速增長,同質化問題也逐步顯現。激烈競爭下,部分產品淪為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截至4月9日,年內宣布清盤或觸發清盤條件的迷你基金就超過20只。以往,迷你基金的命運只有清盤或轉型,而中信建投基金拋出的迷你基金“合并”方案迅速引發關注,這也有望成為迷你基金的第三條“出路”。由于尚屬業內首例,這一產品在合并過程中,需得到監管、托管銀行的認可。
4月9日,廣發基金發布公告表示,旗下廣發景安純債因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項,將從4月9日起進入清算程序。同日,華寶基金和申萬菱信基金也表示,旗下1只基金因臨近“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期限,可能觸發合同終止。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9日,已有超20只基金發布類似公告。
從上述公告不難看出,成為迷你基金后,不少公司都選擇清盤處理。事實上,除了清盤,部分迷你基金則會選擇轉型成為其他類型基金,但在轉型之前需要經過申報監管待批、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等流程,歷時較長。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迷你基金在“出路”方面又多了一種選擇,即“同類合并”。4月8日,中信建投基金發布公告表示,中信建投貨幣已于4月7日觸發基金合并情形,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將推進該基金與旗下管理的其他同類別基金的合并事宜,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根據上述公告顯示,相關合并方案仍待監管審批。
就中信建投貨幣擬與旗下哪只產品進行合并、當前進展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試圖采訪中信建投基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合并方案需報告中國證監會。當基金合并存在困難或進行基金合并可能會對基金份額持有人構成其他不利影響時,在履行適當程序后,會采取轉換基金運作方式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其他措施。不過,上述人士并未回復中信建投貨幣擬與該公司旗下哪只產品進行合并等問題。
據中信建投基金官網披露,截至4月9日,公司旗下共有3只貨幣基金,除擬合并的中信建投貨幣外,其余2只產品分別為中信建投添鑫寶貨幣和中信建投鳳凰貨幣。
對于迷你基金進行“同類合并”的方式,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屬于公募基金業內首例,或將在迷你基金長期以來均選擇清盤或轉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選擇。而且在方案獲得監管、持有人等相關各方的認可后,也將使相關產品的管理規模得到保留。不過,該分析人士也指出,在具體操作上難點仍存。例如,合并的方案是否與部分政策規定有沖突、應如何調整、托管銀行是否愿意“放行”等。
南方某大型公募基金運營部人士也坦言,除監管是否同意合并方案外,托管銀行或將是合并的最大阻力。據他介紹,每家托管銀行的交易系統和結算模式都有所不同,如果擬合并的基金在托管銀行方面并不相同,則將面臨較大的轉換難度。另外,銀行在托管基金產品時也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托管費,將自家托管的產品轉交給其他托管銀行,也將面臨托管收入的損失。據公開數據顯示,中信建投貨幣的基金托管人為華夏銀行,其余2只貨幣基金的托管人則分別為中信銀行和郵儲銀行。
而從這一方式帶來的影響看,滬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師指出,如果是貨幣基金合并,那么對持有人的影響不會太大。若未來出現權益類或債券型等其他類型基金合并,則投資者應謹慎對待,不同產品的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投研策略等都有所不同,與自身的投資需求不符時,則應及時退出。就行業影響方面,該分析師認為,迷你基金合并確實能幫助基金公司把部分資產留在旗下,但從優勝劣汰的角度看,基金公司還應回歸“代客理財”的本源,對于業績表現不佳、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產品,應主要考慮清盤。(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