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2019年234位基金經理離職 創近4年新高
2019年是公募基金業績牛市,基金經理卻再掀離職高峰,共有234位基金經理離職,創2016年以來新高。不過,與2015年大牛市眾多基金經理選擇奔私不同,去年導致離職的原因主要是業績欠佳。
去年離職基金經理數
創近4年新高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間,每年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分別為159位、170位和194位。而2015年離職的基金經理多達302位,當年A股的行情火爆,令基金經理尤其是業績突出的基金經理改變了職業規劃。
具體來看,去年離職的234位基金經理涉及7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12家基金管理人有5位以上基金經理離職。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高管表示,基金經理離任不僅有主動辭職,也包括被辭退、增聘、老基金經理退出等多種狀況,離職數量創新高不代表這些人員悉數流失,要綜合各方面因素辯證對待。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一名基金分析師認為,離職人數和市場表現有關。“2014下半年至2015年中的大牛市,我們統計了142家公司,在市場上漲的10個月里,平均每個月有23位基金經理離職。在之后下跌的半年時間里,平均每個月有22人離職。而2016至2017年行情較為普通的時候,每年有159人和170人離職。”這位基金分析師介紹。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行業來說,超過200位基金經理離職是非常高的數據。華南一家小型公募產品部人士稱,公募基金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基金經理離職率超過10%,投資成績必然打折扣。
被離職基金經理增多
2019年,公募基金整體取得突出業績。但結構性行情既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還需要一定的運氣,多數離職的基金經理因業績不佳黯然離場。
滬上一家中型公募人士直言,去年基金經理離職密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升溫,超過500只基金漲幅超過50%,業績好的基金經理可能被其它機構相中而離職。而業績不好的基金經理,很可能收到基金公司的“逐客令”。在賺錢效應不突出的年份里,公募基金整體超額收益一般,基金經理真實的投資能力體現得不夠充分,公司對于業績較差的基金經理也會提高忍耐度。“2019年主動型基金表現非常突出,對于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公司可能會讓更有潛力的人接手基金,原來的基金經理退回研究員崗位。”
主動離任不再是2019年的主流,因業績差而被迫離職的明顯增多。去年7月,一家公募旗下7只基金同時公告,解聘一位基金經理。該基金經理一季度超配業績炸雷的影視股,管理的產品業績嚴重受損。
華南某大型公募高管認為,去年基金經理變動數創4年新高,跟公募基金整體環境的改變有關,隨著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以及更多個人系基金公司的成立,行業競爭加劇,也會推動一些基金公司更新人才結構。
另有公募人士表示,去年監管層多次提及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問題,預期會就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只產品做出規范。受此影響,部分基金公司開始調整旗下基金產品的管理歸屬,部分人員因此離任。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