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 銀行類貨幣產品收益率有優勢
據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投資組合約束較少,銀行類貨幣收益率和貨基相比更有競爭力,特別是近期市場利率快速下行的過程中體現得愈加明顯。同時不少產品采用攤余成本法計價,除個別時點外,收益整體較為穩定。不過,投資者選擇這些產品時也不要僅僅看收益率,也要比較費率、流動性等。
銀行類貨幣產品
收益率有優勢
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全部貨幣基金7月28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不足2.5%,為2.43%。大約有28只(各類型分開計算)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因銀行類貨幣產品投資范圍有優勢,因此收益率更有優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目前多數銀行都有類貨幣理財產品發行,不少產品目前收益率在3.3%~3.6%,如工行添利寶最近的(7月21日)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29%,如平安銀行天天成長ABC的7月26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61%、3.44%、3.41%,優勢明顯。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也表示,目前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銀行間利率保持在低位,而主要投資銀行間市場的貨幣產品收益不斷下行,貨幣基金以及銀行理財的貨幣類產品的收益均在下行,但從收益上來看,銀行理財貨幣類產品比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要略高一些,但差距不超過0.5%。
而從產品類型看,據天風證券對銀行類貨幣理財產品的統計,這些產品基本都是1萬元門檻,遞增金額有些是1元、100元、1000元,也有銀行采取0.01元遞增,這樣可以“碎片理財”。而從估值方法看,有些是攤余成本法,比如工行添利寶、交銀京品天天天藍、郵儲財富理財寶等,有些是市值法,比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碧1號等。而從流動性來看,有的是實時申贖,比如工行添利寶、農行金鑰匙安心快線時時付等,也有些是T+0、T+1等。
張婷進一步表示,理財新規之后,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從5萬元降低到1萬元,公募貨基為1元,而銀行公募理財降低起投金額之后,受眾面會更廣。另外,從申贖來看,差異不大。從投資范圍來看,公募基金更為嚴格,相對應的收益也略高一點。從投資收益來看,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公募基金具備免稅優勢,而銀行理財無法豁免。因此,兩者各有千秋,銀行類貨幣理財門檻顯著降低、投資范圍更靈活,而公募基金具備免稅效應。
篩選不要僅比收益率
究竟如何篩選銀行類貨幣產品?其實選擇這類產品不僅僅要看收益率,還要注意對比產品費率、規模大小、便利度等。
據張婷表示,目前各家銀行的貨幣類產品不僅收益不同,產品費率也有差異。在選擇這類產品時收益方面需要關注的收益指標是7日年化收益,但也不能僅僅參考當前時點的收益情況,要看在一段時期內,7日年化收益波動大不大,盡量選擇波動小而且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另外,盡量選擇具備規模以及費率優勢的產品,規模太小的產品議價權較弱,建議選擇規模稍大的,另外費率也要適當考慮。
“貨幣類產品的違約風險一般很小,風險主要集中在機會成本的提升。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國仍會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利率大概率仍會往下,在這種情況下,貨幣類產品的收益會繼續往下或者保持在低位,因此,投資者持有貨幣類產品的機會成本會相對提升,投資收益相對較低的產品,錯過收益相對更高的產品,這是投資者主要面臨的風險。”張婷談及投資銀行類貨幣產品風險時表示,還要注意流動性風險,盡量不要選擇規模太小或者機構投資者較多的寶寶類產品,以免發生流動性風險。
而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布局類貨幣銀行理財要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流動性,目前多為T+0申購贖回,也有T+1申購贖回,投資者需要注意“申購日和贖回日是否計息的差異”;另一個方面是最好選擇相對便捷渠道布局,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此外,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于債券等多品類資產,和貨幣基金的底層資產存在區別,投資者也最好看看銀行類貨幣基金投資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報道稱,監管層擬參照貨幣市場基金對銀行現金類理財產品進行監管,體現在包括投資標的、久期和偏離度等方面。市場認為,若真按此監管,未來銀行類貨幣產品收益率可能要下行。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