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53名基金經理管理主動基金規模超百億
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規模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以往的投資策略和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都面臨新的挑戰,各家公募也以安排投資老將、強化團隊協作等方式加強對大體量基金的管理。
百億主動偏股基金經理達53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在管基金總規模超過百億元的主動偏股基金經理人數多達53人(多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合并計算),比去年末新增4人,合計管理總規模達到1.06萬億元。其中,有14人上半年管理規模新晉百億,也有10人管理規模跌下百億關口。如果排除戰略配售基金,目前百億基金的管理人也多達35人。
華南一家公募市場部人士透露,雖然外部評價可以查到部分公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過百億,但實際上有些百億基金系多位基金經理管理,有的基金經理只是參與了部分額度管理,這也是公募基金在基金經理培養方面“以老帶新”的一種舉措。
不過,隨著基金管理規模擴大,這些基金經理也面臨更大的管理挑戰。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他在兩年前管理的基金規模約為20億元,今年包含公募基金、社保等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100億元。此前他在管理20億元基金時擅長的投資方法,在管理大資金上有些開始失靈。
該基金經理坦言,管理小規模基金時,可以精選出最看好的10只股票去投資,只要這些股票的業績確定性較強,就能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即便投資出現失誤,也可以很快調倉換股。而現在總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后,他在投資管理上也出現很多的變化。一方面,基金的建倉和交易成本很高,尤其是交易會消耗基金的超額收益,以往單純依靠選股賺錢的方式,對基金的超額收益貢獻度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投資換手率需要降下來,投資也要看得更加長遠,目前他會看未來2~3年的產業趨勢,持股周期也要更長一些,避免頻繁交易對收益率的侵蝕。
上海一位百億級主動偏股基金經理也表示,如果基金規模過大,受股票流動性約束就會非常明顯,選股范圍就會明顯縮小。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投資總監分析,基金規模超過100億體量后,十大重倉股建倉時間會拉長,變現周期也會很長,這會導致基金只能選擇市場上流動性好、變現能力強的大盤藍籌股,市場發生變化時,基金掉頭增減倉的難度也很大。
該投資總監舉例稱,比如一只日均交易量10個億的股票,基金要對此交易,如果每日交易量不超過日均交易量的1/10,每天交易就不能超過1個億,如果想要建倉10個億,至少需要10個交易日才能完成,變現天數也差不多需要10天。“如果市場變盤,這種交易效率就太低了。”
公募多策略
做好百億基金管理
除了投資上的限制,大基金在超額收益獲取上的難度也會增加。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的基金經理說:“現在基金管理規模很大,從單個公司獲得阿爾法收益的難度越來越大,打新創造的收益也杯水車薪,很多策略都對收益率貢獻程度越來越小,我們更需要去追求子行業的高景氣度機會來獲取超額收益,單純個股的阿爾法貢獻度越來越低。”
上述上海百億級主動偏股基金經理也認為,由于百億級基金的配置股票多數為市場容量大、流動性好的大票,如果小盤股表現強勢,則大基金實現超額收益難度增大。
事實上,為了破除基金管理規模對基金經理投資和能力的制約,繼續獲取超額收益,多家公募也注意挑選精兵強將,發揮團隊協作力量,協助基金經理做好大基金的管理和投資。
從上述基金管理人看,在管基金總規模超過百億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4.5年,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匯添富美麗30基金經理王栩任職年限長達9.4年,國富彈性市值、南方績優成長A、華夏紅利、中歐新藍籌A的基金經理(有的為多位基金經理一起管理)趙曉東、史博、王怡歡、周蔚文等任職年限也在8年以上。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的基金經理表示,他所在的公募更加注重團隊協作,比如公司選擇行業專家型的投研團隊配合基金經理管理大基金,他所在公募配置了消費、新興、金融、地產四個大類專業資深的研究專家團隊,共同輔助基金的投研管理。
上海上述基金經理也坦言,公司研究平臺是公平對待司內的大小基金的,如果說到對大基金支持,主要是增加大基金的基金經理,讓更多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來管理產品。
談及基金經理的最大能力邊界,上述北京大型公募的基金經理表示,一個主動基金經理管理規模30億元應該是最佳規模,估計能力最好的基金經理的管理邊界是200億元的基金,可以主要投向消費、醫藥、金融等市場容量較大的板塊。
上述上海基金經理則稱:“從能力邊界看,理論上問題不大。現在有的基金經理管理三四百億的大基金,基金業績仍然很好,大基金投資主要看市場的機會情況。”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