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共振致“核心資產”受追捧 抱團或帶來踩踏風險
多因素共振致
“核心資產”股價持續上漲
市場將那些處于行業龍頭地位、具備高穩定性和高ROE、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市值公司,視為“核心資產”。
致順投資表示,核心資產類股票持續上漲,是多個因素共振的結果,包括經濟處于下行周期、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A股投資者結構持續機構化、海外資金持續流入、價值投資理念普及等等。
凱豐投資高級策略研究員劉幸表示,核心資產過去幾年持續上漲有充分的理由,一是流動性,二是業績,三是估值。“從流動性上看,在新增資金不多且外圍資金占較大比例的情況下,市場會趨向于選擇抱團核心資產;核心資產的業績過去幾年也體現出非常強的韌勁;而且核心資產的估值和沒有業績的小票相比,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仁橋資產認為,外資對“核心資產”青睞有加,隨著外資投資占比加大,其對市場定價主導權也在增強;在股票定價模型中,A股市場過去很長時間過于重視增長率因子,而忽視了穩態下ROE的水平。隨著經濟增速整體下臺階,高增長的公司越來越少,穩態下的ROE變得更為重要,這有助于“核心資產”的估值提高;而且,科創板打新的底倉配置需求有利于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核心資產”。
星石投資表示,“核心資產”近期受到資金抱團,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外資加速涌入A股,對市場風格起到了邊際上的帶動作用;二是外部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筑底仍在路上,市場風險偏好較年初回落,資金涌向確定性更強的低風險資產,從而導致核心資產溢價率走高和邊緣資產市值大幅蒸發的現象。
明達資產認為,“核心資產”的上漲與寡頭時代趨勢相關,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并強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行業和產業的集中度快速上升,各類要素向頭部集中的趨勢越來越顯著,而且以后行業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在當前所處的低利率時代,資金寬松的同時優質資產顯得更為稀缺。隨著資本市場全方位開放,未來社保養老、保險資金、銀行理財和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存在配置需求,海外資金配置需求空間更大,對核心資產的主導權也將增強。
“擁擠”或帶來逆轉
對于炙手可熱的“核心資產”,多位私募人士表示對其后續走勢持謹慎態度。
致順投資認為,看好“核心資產”的邏輯已廣泛傳播、投資者都耳熟能詳時,股價固然會創新高,但勢必伴隨交易上的擁擠,對此投資者應該審慎評估這類資產的風險收益比。
劉幸表示,對于“核心資產”也要考慮其持續性,下半年其業績是否能像之前那樣繼續攀升。如果業績隨著經濟和地產周期逐步下行,“核心資產”的抱團行為有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交易性踩踏。
鴻道投資執行合伙人、投資總監孫建冬認為,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國內市場結構性調整與改革將迎來一個難得的窗口期。在這個過程中,“核心資產”將會在美聯儲降息慣性上沖后進入調整期。從經濟性質看,這次調整是對2001年加入WTO以來尤其是2008年四萬億刺激以來增長模式與融資模式的長周期調整。因此,“核心資產”中一些跟過去增長模式相關度更高的行業如地產、銀行等,調整的開始也是結束的開始。
仁橋資產旗幟鮮明地表示,“核心資產”大漲是由一致性行為催生的泡沫。逆向投資策略里的一個邏輯前提是“均值回歸”,無論市場風格還是估值長期都要遵循這個規律。指數和公司的價格波動由業績和估值波動兩部分組成,估值波動有時會更大,因此監控好估值波動區間是監控投資者情緒的有效指標。當投資人逐漸“擁擠”到一個極端時,逆轉也會隨之而來。一些龍頭企業近期的股價上漲并非來自業績驅動,而是源于估值快速擴張,需要警惕鐘擺回轉。
星石投資認為,“核心資產”存在一定溢價,短期內或仍能持續,但隨著其性價比逐漸降低,未來將逐漸回歸低風險、低收益的一般規律。“‘核心資產’低風險、高收益的錯配說明以前的定價出現了問題,快速上漲的股價就是對之前定價失衡的修正。現在,‘核心資產’的風險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未來可能越來越符合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規律,性價比逐步降低。中高收益的成長股可能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資產’。”
不過也有私募仍堅定看好“核心資產”。明達資產表示,未來兩三年的配置重點仍然是大金融、大消費、大健康板塊中的藍籌股、核心資產。“我們將選擇這些領域中具備寡頭特征、估值合理、盈利穩定的企業,作為持續跟蹤和配置的重點。同時繼續做好風控,在加強風控體系的同時進一步增加對個股的事前深入研究以防范風險。”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