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卡位謀求先發優勢 公募爭相發力布局細分型ETF
基金布局細分型ETF
7月4日,華寶中證科技龍頭ETF正式發行。據了解,該ETF跟蹤標的為中證科技龍頭指數,這是國內首只科技ETF,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該產品,間接參與科創板。其正式上市后,投資人將可像買賣股票一樣,直接在二級市場便捷地交易科技ETF。
除了具備ETF產品低成本、高流動性、簡潔透明的優勢外,該基金產品還有獨特的“個股換購”機制,可為二級市場投資者提供科技股解套良機,即可以用ETF標的指數的成分股之一或多只成分股去換購ETF的份額,持有質地不佳或有浮虧科技股股票的投資人,可以借此機會以低成本將虧損個股換成ETF份額。
無獨有偶,國內首只粵港澳主題ETF——平安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ETF也在上個月正式發行,面對粵港澳大灣區主題ETF的投資機會,平安基金捷足先登。
在基金公司爭相搶占賽道“頭等艙”的同時,多只細分型的ETF也在市場現身。比如匯添富中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ETF、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華安中證民企成長ETF等均在發行中。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ETF這兩年的競爭走向白熱化,寬基ETF強者恒強,頭部ETF動輒達到百億元規模,尾部公司的產品規模只有百萬元級別,流動性較差。在此大背景下,基金公司推出一些細分型的特色ETF產品,期望在ETF快速發展時代提前占好賽道,等待機會。
以華寶基金為例,在推出中證科技龍頭ETF之前,已經發行了券商ETF、銀行ETF、軍工ETF、醫療ETF等多只行業ETF基金。
卡位“爭搶”制勝優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市場屬于先發優勢制勝的市場。根據廣發證券的統計,國內整個ETF市場的產品規模具有明顯的向頭部管理人和頭部產品集中的特點,馬太效應十分明顯。目前,大部分頭部ETF基金管理人均發行了跟蹤寬基股票指數的“旗艦型”產品,其中前十大基金管理人合計管理ETF規模占比接近90%,數量占比超過60%。
據了解,在寬基ETF明顯的頭部格局背景下,基金公司爭相布局細分型ETF,同樣意在謀求先發優勢。
大成基金大類資產配置部首席FOF研究員王群航認為,細分型ETF不僅是基金公司競爭的新突破口,更是ETF發展的大趨勢。
不過,在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看來,布局細分型ETF產品很難起到卡位作用。“ETF市場存在先發優勢和費率優勢,價格戰和搶發產品占據賽道很正常,但從行業發展現狀看,不管是行業還是主題ETF,絕大多數新發的細分型ETF規模很小,表明先發并不意味著就有優勢。”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則表示,相對于主題ETF,行業ETF更具有持久性。但在具體布局上,還要看投資者對細分行業的認知度,以及布局ETF產品線的系統、人員等方面的投入,否則就算有先發優勢也很難發展起來。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