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ETF互通開啟 公募基金加速“走出去”
6月25日,易方達、華夏、南方和華安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中日ETF正式在上交所上市。這也就代表著上述4只ETF將開啟場內交易,從上市交易份額情況看,易方達日興資管日經225ETF上市交易份額最多,達到5.08億份。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南方頂峰TOPIXETF和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也分別為4.3億份、3.08億份和2.75億份。據悉,4只產品均成立于6月12日。
而4只中日ETF中方產品上市交易的同時,首批2只在日本發行的投資于中國旗艦指數的ETF基金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順利掛牌交易。據了解,其中一只為One ETF南方中國A股CSI500,跟蹤中證500指數,由頂峰資管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另一只為MAXIS HuaAn上海180,跟蹤上證180指數,由三菱UFJ國際信托擔任基金管理人。
對于當前時點布局中日ETF產品的原因,南方基金表示,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日本股市估值相對較低,PE僅13倍、PB1.2倍,但多方面因素正推動日本GDP增長率和股市估值的抬升。目前日本經濟通縮已經結束,總體經濟數據有所改善,消費總量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投資總量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的穩健性也有所增強,從而帶動了日本股市盈利能力的提升。彭博數據顯示,MSCI日本指數的ROE從2012年的5.8%提升到2018年的9.82%。這些基本面上的變化都凸顯了日本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
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也認為,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日本股市是全球資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總市值僅次于美股、A股,具有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由于日本經濟周期獨立,日股與美股、A股指數的相關系數很低,配置日股有利于分散投資風險。而近年來,日本股市一直處于震蕩上行的慢牛行情,布局價值提升。
事實上,除了中日ETF互通合作,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在各方面向國際化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一期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表顯示,截至6月21日,年內有中歐、民生加銀、東證資管等6家基金公司先后申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業務資格。其中,東證資管已于6月5日獲受理。此外,于2018年8月申報的創金合信基金的QDII業務資格也已在6月6日獲批通過。
而在子公司業務發展方面,部分基金公司也擬于年內搭建“出海橋頭堡”——香港子公司。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建信基金、鵬華基金和匯添富基金相繼提交設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請,中歐基金也在年內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規模會越來越大,對比國際情況,中國居民資產海外配置比例較低,未來在金融開放提速以及提高國內居民海外配置比例的大趨勢下,公募基金國際化的前景也會很好。同時,目前國內股市的波動較大,投資者對于全球配置資產的需求也在持續升溫,隨著資產配置概念的逐步普及,FOF和養老目標基金都需要海外市場工具,公募基金公司加快出海步伐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全球化配置能力。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