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頻出手換購 ETF工具化屬性引發關注
繼去年指數基金逆勢增長之后,隨著市場回暖,ETF年內進一步升溫。近日,中石油控股股東中國石油集團公告稱,擬以所持股份認購工銀滬深300ETF份額,一時引發市場熱議。相關人士表示,此次換購行為一方面折射了A股的市場化進程加快、投資工具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規范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ETF的工具化屬性獲得更多機構投資者認可。
業內人士分析,中石油此次換購行為有多重因素。首先,滬深300指數是中國A股市場最具代表性、流動性最好的基準指數之一,換購該指數為標的的ETF基金有助于提升中國石油集團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以及資產的流動性、收益性。
其次,中國石油為滬深300重要成分股,存在ETF發行期可用股票換購的特有便利。而換購ETF的交易成本較低,僅有很低的換購費,ETF交易無印花稅,且券商傭金較低;同時ETF換購為市價交易,不存在大宗交易可能出現的折價交易情況。而工銀瑞信滬深300ETF是當前市場唯一發行的滬深300ETF基金,正好切合中國石油換購的時機選擇。而工銀瑞信基金公司也是市場上綜合實力領先的基金公司之一,具有豐富的ETF管理經驗。
事實上,上市公司拿股票換購ETF并不新鮮。今年1月上市的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和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的持有人名單中,多家上市央企均位列其中。該產品旨在引導市場關注優質央企、關注結構調整改革,強化價值投資理念,同時幫助投資者分享央企改革的紅利。
對于市場普遍認為的減持意圖,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減持或是上市公司換購ETF的原因之一,但認為換購僅為減持套現則失之偏頗。截至4月16日,今年來滬深300指數漲幅為33.5%,市場交投活躍,換購滬深300ETF有益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收益能力。
該人士同時表示,此次換購行為意味著更多的機構投資者逐步接受ETF這種極具特色的投資工具。以海外市場為例,全球ETF數量從2007年725只增長到2018年約6000只,10年增長8倍多;ETF規模從2007年的約800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底5萬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9%,遠超同期全球資管規模約5%的復合增長率。反觀國內市場,ETF經歷十余年的發展之后,從2018年才開始進入加速增長期。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