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讓用戶“丟臉”的企業 恐怕會先丟臉
事情發酵至今,所有拿著新技術躍躍欲試的企業也該意識到,在用戶越來越重視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問題上,不能再繼續想當然。
“AI換臉”技術并不新鮮,甚至已經形成了網絡黑產。不過,ZAO這次將換臉的門檻降低到趨近于零。一張照片,簡單的幾步認證,就可以滿足“戲精”們的夢想。ZAO確實找到了技術落地的應用場景,用簡單化的玩法,借助社交傳播的力量,迅速打響了第一槍。
但是,ZAO自己也沒想到,在APP眼看就要成為爆款之際,它會在過于霸道的用戶協議上“翻車”。初版用戶協議上寫著,用戶上傳和發布內容時,就是將著作權和肖像權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后者還能轉授權和再許可,這一權利甚至是完全免費、不可撤銷和永久的。
放在以前,用戶協議只是擺設,很少有人逐字逐句閱讀,這事可能也就悄無聲息地過去了。但如今,用戶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如果還有人想在用戶協議里面耍小聰明,最終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我國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也明確指出,收集個人信息前,應向個人信息主體明確告知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不同業務功能分別收集的個人信息類型,以及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則(例如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收集方式和頻率、存放地域、存儲期限、自身的數據安全能力、對外共享、轉讓、公開披露的有關情況等),并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同意。像ZAO這樣,含糊其辭交代一句——你的臉給我了,也可能會被我給到別人了,就這樣,這件事情不需要討論——那自然會遭到輿論反噬。
ZAO能不能重獲用戶信任,現在暫時還不知道。但ZAO身上的命運起伏也提醒各家掌握新技術的企業和組織,技術再好,產品設計再巧妙,也要重視和用戶的充分溝通;也要交代清楚是否收集數據,收集了什么數據,如何存儲數據,又打算怎樣利用數據。企業有責任打消用戶疑慮,給出適當承諾,讓用戶能感受到被尊重、被保護。假如你發現,產品推向市場有無法克服的安全風險,那么,不妨可以再等等。如果沒有數據安全兜底,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