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拼接人們40年共同的記憶 為理想而奮斗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制作的六集社會人文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將于12月15日—17日在央視紀錄頻道黃金時間播出。
《我們的四十年》共分為《光陰》《繁榮》《選擇》《世界》《鄉(xiāng)愁》《夢想》等6集,以人物紀錄片為表現形式,以“6個社會學切片”為視角,以“小人物、大歷史”為敘述方式,真實記錄和再現了40位當代普通人物追尋和實現夢想的故事,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的巨變。
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將為觀眾講述40段奇遇人生,不同夢想、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領域、不同命運,卻都在各自實現夢想的路上,或多或少地改變著自己的、家庭的命運,乃至推動整個社會變遷,他們的經歷將還原與拼接中國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內心世界,敘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社會巨變。
從1978到2018,一個國家的四十年,是每一個人的四十年。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民族,在同一片藍天下聚合成一顆最閃耀的星??缭綍r間與距離的阻礙,因夢而聚,為理想而奮斗。從節(jié)目組公布的海報來看,主創(chuàng)團隊將十指展現在畫面上,向觀眾傳達著一個理念:我們用溫暖的力量,打開了世界的廣度。
在這部紀錄片中,北京城“網紅”菜場——三源里菜市場,見證著生活的變化。一對北漂的菜農張小華夫婦如今可以自由地遠飛泰國,引進東南亞香料,并從網店完成一筆筆訂單。童啟華將他小時候爺爺給的那個包子變成了異國他鄉(xiāng)的“湯姆的包包”,為外國朋友們講述舌尖上的中國故事。全球知名華人企業(yè)集團的掌舵人謝國民,已經八十高齡但依然奔波于中國與泰國之間,1921年,他的父親在泰國種下了一顆“正大莊”的種子,1981年,他把這顆“種子”帶回了中國……
據了解,為了拍攝該片,《我們的四十年》攝制組從120多位代表性人物中遴選并確定了40人,歷經4個多月的密集拍攝,行程上萬公里,從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到海拔三千米的西藏,從云南大山深處到海外的美國、芬蘭、泰國、老撾,拍攝地點百余處,積累高清影像素材2萬分鐘。
據主創(chuàng)團隊介紹,“該片面對國內、國際的雙向傳播,立足于敘述差異化、視角國際化、內容重構化,打破傳統(tǒng)的編年體敘述、理論化敘述,充分考慮國際受眾的接受度。全片緊緊扣住‘奮斗實現夢想’的時代主題,用真實的人物故事詮釋改革開放40年這段歷史最可貴、最動人的時代精神,尋找國家和時代的發(fā)展軌跡與普通人物命運息息相關的強烈共鳴,用中國人內心情感與人生歷程構筑一片改革開放的社會生活圖景。”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