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寓”讓人才多睡一小時 公寓和通勤車保證職住平衡
“5G智能網聯無人駕駛汽車”、“云端智能機器人”、“無人飛行器”……提起這些“高精尖”產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然而,在京西南的房山,有一個名為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的地方,近年來吸引了北航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北理工無人機項目組、中國移動所屬的車聯網公司等8家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入駐,正在逐漸成為西南地區高創人才的孵化基地。在這里,不僅有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且也有綠色健康的生活服務圈,成為很多高科技企業青年人夢開始的地方。
據了解,該研究院位于房山區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是中關村發展集團與房山區政府合作的重點項目,旨在對標中關村核心區,通過創建一流的科研創新環境、打造國際水準的研發綜合體、聚集尖端科技項目與人才,成為助推京西南科創成果轉化帶發展,打造“高精尖”產業結構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
公寓和通勤車保證職住平衡
“現在我透過公寓的窗子就能看見上班的地方”,95后馬磊去年剛從大學畢業,和其他“北漂”一樣,最讓他“頭疼”的就是租房問題。租的遠,雖然房租可以省一些,但免不了承受擠地鐵的痛苦;租的近,倒是可以睡個懶覺,但剛畢業的收入又不足以支撐他每個月的房租。去年他找過幾家單位實習,都不是特別理想,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時常連最后一班地鐵都趕不上,讓他幾次萌生“逃離北京”的想法,直到年底時入職了北京恒天云端有限公司,才最終堅定了在北京繼續奮斗的信念。
馬磊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當時聽說這個公司的辦公地點在房山,心里還“咯噔”了一下:是要在山上辦公嗎?踏進公司門檻的第一天,他這個想法就完全被“顛覆”了,首先,辦公環境就讓他“眼前一亮”,公司駐扎在一個研究院園區里,園區的建設絲毫不遜于中關村科技園,“路上行走的無人駕駛車、樓內擺放的智能機器人”,這些都是最“高精尖”的企業,最重要的是,公司還給他安排了公寓,公寓內精裝修,電視、洗衣機、冰箱各種家電一應俱全,他完全可以“拎包入住”。從公寓樓到辦公樓只需要3分鐘時間,“早晨終于能多睡一個小時了”,每每提到這個“福利”,馬磊都幸福感爆棚。而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不少在中關村上班,工資待遇和他不相上下,現在仍然過著“擠地鐵”的生活,每個月還需要拿出3000—5000元的錢來交房租。
同樣,幸福感飆升的還有負責“5G智能網聯測試場”項目的曾鋒。曾鋒是中移智行網絡科技公司創新孵化部產品總監,去年隨著中國移動交通行業解決方案部在這邊成立實驗基地而來,家住六里橋的他,最擔心的就是上下班的交通問題。“早上遲到了怎么辦?晚上加班后怎么回去?”真正到這工作后,他發現他多慮了,每天一早7時10分,六里橋地鐵口的通勤車已經準時等在那里了,一路上“逆早高峰”行駛,40分鐘左右就能抵達研究院。晚上加班晚了還可以在研究院的公寓中借住一宿,曾鋒說現在的工作環境讓他完全沒有后顧之憂。“更何況,在中關村哪有這么大的空間供你測試呢?”曾鋒每次向合作方介紹自己的工作時,都無不自豪地強調,“自己在六環邊上有一個無人駕駛車隊”,這也是當時公司選擇入駐研究院的主要原因。
青年社區讓“朋友圈”從線上走到線下
對于剛畢業的馬磊來說,職住平衡,是他在找工作中看重的一點,更讓他看重的,還是在這份工作中能學到什么。
由于研究院為員工提供了住宿的地方,馬磊和同事們相處的時間也延長了一些,對于“職場小白”來說,是一件好事。馬磊告訴北青報記者,無人機的研發不僅需要一次次測試,也需要與其他人交流時,引發出頭腦風暴或碰撞出思想火花。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后,馬磊都會回到工位上,繼續自己的工作,也會趁機向其他前輩請教一些問題。前不久,馬磊接到一項任務——為無人機設計一款定制版電子調速器,這可難倒了他,很多技術問題他都不懂,同事當晚和他一起“并肩作戰”,最終測試出正確的參數,讓項目周期縮短了一周。這次經歷讓馬磊深深感受到,同事們不是朋友圈的“點贊之交”,而是真正的良師益友。
而對于已經工作多年,并且有著“海歸”工作經歷的達闥科技工程師王秋林來說,除了工作,他看重的還有這個區域的配套運動設施。王秋林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國外工作時,社區體育館離公司很近,5分鐘的路程就可以走到,里邊的運動設施也很齊全,有乒乓球、游泳、健身等大眾項目,也有射箭、迷你高爾夫球等“小眾”項目。最讓他難忘的就是,當時有個“球友群”,大家經常可以約著打球。“無社交不體育”,如今研究院正在建設中的各種體育場館讓王秋林充滿期待,“研究院有不同的公司入駐,我們也可以跨公司建幾個群,約上志趣相投的 ‘球友’,打幾場友誼賽”,王秋林說。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研究院的室內咖啡廳、健身房、瑜伽室、游泳館等休閑配套服務在緊張的籌備之中。目前,戶外一個小型足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已經投入到使用中。據介紹,未來,研究院將會引入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管理。
“綠色”生態服務圈提供健康便利生活
在研究院里,有一座大樓的名字是“印象·里”,樓的外觀呈弧形,大而明亮的落地窗很具現代感,“印象·里”三個字后邊的英文單詞“enjoy work”格外顯眼。據介紹,這兩個單詞寓意著青年人可以在這里“享受工作”。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研究院并沒有因為遠離市區而變得“服務跟不上節奏”。
走進“印象·里”大樓一層,“便利蜂”便利店馬上映入眼簾。記者發現,這家“便利蜂”比其他家的店面稍大一些,店內不僅提供快餐及日常生活用品,還有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據“便利蜂”的店長介紹,一開始入駐時,還擔心不能達到營業額,沒想到每天除了辦公樓的員工們會點一些外賣,附近居住的居民們也常在這家店“下單”,剛剛試營業一個月時間,就已經遠超預期的營業額。
而房山的首家金鼎軒店,也于4月10日在這個樓里開始了試營業。“選在這里,不僅是因為研究院入駐了許多高精尖企業,也因為這里的整體氛圍很好”,該店店長賈京偉向北青報記者介紹說,雖然研究院內有食堂,為這些高新技術人才準備了一日三餐,但他目前也在嘗試推出幾款營養豐富、滿足青年人不同健康需求的平價“便餐”和“夜宵”,“給他們開開小灶”,賈京偉說,如果吃膩了食堂,可以換個口味;工作太累了,也可以犒勞犒勞自己,補補身體。
據了解,為了吸引更多配套服務商家入駐,研究院給予了這些企業“免租”“免裝修”等優惠政策。“服務好青年,就是服務好祖國的未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承接首都核心區的外溢人才,更好地服務首都科創中心建設,通過低密度的工作居住環境、高質量的配套服務設施,打造一個綠色的生態服務圈,讓處于創業期間的高新技術人才獲得更高的幸福感、滿足感,也助力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