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新模型重構太陽化學“DNA”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與丹麥科學家合作,深入研究某些可能被忽略的物理過程對太陽結構演化模型的影響,基本解決了長...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與丹麥科學家合作,深入研究某些可能被忽略的物理過程對太陽結構演化模型的影響,基本解決了長期困擾國際恒星物理界的太陽豐度問題。
太陽豐度問題是指采用最新的太陽化學組成測定結果以后,基于標準恒星演化理論預言標準太陽模型的多方面性質。自從2004年學界采用3D對流大氣模型擬合太陽譜線得到低金屬豐度之后,此問題就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們。
云南天文臺研究員張錢生、李焱與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克里斯滕森-達爾斯加德·喬根合作,對模型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分析和全盤考慮后,提出在恒星演化理論中考慮對流超射、太陽風和主序前吸積這三個標準理論中忽略的物理過程,有可能全面改進太陽模型。
他們首次指出太陽風對于太陽模型的構建是不可忽略的,首次提出主序前的物質吸積可能是非均質的,基本解決了困擾學界十余年的難題。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趙漢斌 陳艷)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