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學科技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共同開展基礎科學研究
現在,俄羅斯大學和中國機構之間已經存在哪些形式的合作,它們帶來了哪些益處呢?
共同開展基礎科學研究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模范大學—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是開展基礎科學領域內合作的典范。比如,2012年到2015年,國立核能研究大學實驗核物理實驗室與上海交通大學季向東教授和美國馬里蘭大學領導的PandaX項目積極合作。
目前,這項合作正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進行PandaX-Ⅱ暗物質實驗。實驗采用粒子檢測技術,這一技術由國立核能研究大學科學家在20世紀70—90年代引入實踐,目前在該大學實驗核物理實驗室進行開發。
在季教授的指導下還準備推出PandaX-Ⅲ,這是世界上尋找Xe-136同位素的雙中微子衰變最敏感的新實驗。為了這個實驗,國立核能研究大學實驗核物理實驗室提出了壓縮氙探測器的概念設計,這個設計現在正在“鐵”中實施。
實驗室副主任亞歷山大·巴拉茲德金表示:“鑒于中國在進行研究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方面的快速發展,與中國物理學家的合作似乎非常有前景。中國科學潛力的基礎由畢業于世界發達國家優秀學校的高級專家組成。跟中國實驗室開展實驗核物理和粒子物理領域的合作很有益處。”
提供環保和農業領域的實用解決方案
除了高等科學的基礎問題,俄羅斯大學還跟中國同行們共同開展重要的應用研究。中俄大型協會的成員——中俄技術大學協會和中俄經濟大學協會與西伯利亞聯邦大學(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及山東財經大學就數字經濟中心的建立簽署了協議。
在西伯利亞聯邦大學,已經運作著和黑龍江科學院高技術研究所共同組建的中國國際空化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正在開發高度環保的水燃料混合物,由此可以將氮和硫化合物、煙塵排放量減少2.5倍;正在創建基于空化技術凈化工業和生活廢水的系統,以及用于處理植物灌溉用水的方法。空化處理的水有助于消除致病生物,減少作物病害并使其產量提高30%;正在研究通過空化獲得的石墨烯納米技術性質,目標是最后獲得可用于制造電子器件的石墨烯微孔板。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與中國伙伴的另一個成功合作范例是,研究用于照明室和種植農業的發光材料(發光二極管)。此外,固體物理和納米技術副教授馬克西姆·馬拉克謝耶夫還與中國一流大學科學家合作,研究具有負熱膨脹和零熱膨脹的材料。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團隊已經在最好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了190篇文章。
聯合解決科學中的戰略問題
自2017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俄羅斯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CASTED)共同創建的中俄“智庫”一直在國立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運營。該中心致力于評估運用技術和技術解決方案的社會經濟結果,旨在發展國防領域內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確保國家安全。在該大學,還有兩個與中國組織共同組建的實驗室:與中國PowerScan公司共同創建的輻射監測和篩選研究實驗室,致力于開發和制造電子感應加速器以及數字放射成像系統的硬件和軟件;與中國地質大學以及美國、法國和蒙古的大學共同組建的水文地球化學研究實驗室,研究各種天然水的化學、氣體和微生物組成。
在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的支持下,與中國同事一起實施“以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地區水系統為例的生態地球化學和有機污染清潔”項目,旨在開發出在各種自然和人造條件下管理亞洲天然和人為水生態系統地球化學平衡的方法。
而10月14日至17日,國際戰略技術論壇IFOST 2019將在俄羅斯托木斯克舉行,中俄技術大學協會的成員、金磚國家網絡大學、國立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是該論壇的組織者。
以上所舉的例子,只是俄羅斯大學與中國合作伙伴實施的聯合項目的一小部分。從兩國關系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幾年這類項目的數量還會增加,同時帶來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
(作者亞歷山大·吉特科夫,系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教育和社會項目負責人)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