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需全要素協同創新 強化實體經濟
科技成果轉化說到底就是用成果。
一項科技成果,從頭腦中想法的孕育到實驗室里的反復試驗,到最后被用戶認可,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歷險”過程。尤其是成果獲得用戶認可、得到廣泛使用,更是這一“歷險記”中最為“驚險的一躍”。
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高度復雜性和系統性。出成果尤其是出高質量成果是前提,但僅有成果是不夠的,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突破成果轉化這一多年困擾我國創新發展的難題,需要深究治本之策,強化全要素的協同創新。
在3月11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破解成果轉化難問題作了深入解答,既有對過去的回顧,也有對當前的分析,還有對未來的展望。其中不少新觀點值得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和實務人員深入探究。
當今,我們正迎來一個新經濟的時代。新經濟的一個關鍵指標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必然要求以科技為核心引領加快全要素的優化組合、協同創新,強化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的高效融合。
新時代新形勢下,無論是國家、區域,還是企業,要創造新財富,都必須緊扣科技經濟新周期的脈搏,始終在創新上保持憂患意識和領先態勢,著力為經濟引入科技等新要素,實現各類要素的更優組合,著力降低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依靠創新增加“單產”。
推進全要素的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關鍵需要解決好要素擺位和高效匹配問題??萍汲晒D化要素很多,如何擺位?我們應當將科技成果作為第一要素乃至充要條件。金融等要素十分重要,但需圍繞科技這個第一要素、主導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如此,我們期待的顛覆性產業才可能誕生,發展的新舊動能才可能真正轉換。
推進全要素的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根本上要依靠市場和社會力量。市場是配置資源最為有效的工具,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要素眾多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篩選可轉化成果、判斷技術成熟度的重要功能,發揮科技創業、創新服務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作用,把成果擁有者、成果承接者等各方力量通過市場機制有機聯結起來。
政府應該并且也可以在完善成果轉化法治和政策環境、健全技術轉移和創新服務體系、優化技術成果國有資產評價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