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未來國產開源芯片將成為世界主流芯片之一
12月4日,在廣州召開的2018金融大數據應用安全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了題為《迎接開源芯片新潮流》的主旨演講。他說,未來中國開源芯片(RISC-V)很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經過9個月的籌備,今年11月8日,在第5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或稱“中國開源芯片聯盟”)宣告成立。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杭州中天微、睿思芯科、紫光展銳、中科創達等產學研單位展示了RISC-V相關產品。
倪光南表示,RISC-V的優勢在于,RISC-V是基于BSD協議許可的免費開放的指令集架構,采用這種架構既可免費取得,又可免除知識產權風險;RISC-V指令集追求簡約,丟棄歷史包袱,支持模塊化,性能十分優越,能夠滿足從微控制器到超級計算機等各種復雜程度的處理器需求,支持從FPGA、ASIC乃至未來器件等多種實現方式,同時能夠高效地實現各種微結構,支持大量定制與加速功能,并與現有軟件及編程語言可良好適配;RISC-V由一個非盈利的基金會負責維護RSIC-V指令集標準手冊與架構文檔,促進RISC-V陣營的交流和發展,共同營造其生態系統。
他說,過去芯片設計有時需要上億研發費用、投入上百人,中小型企業不易承擔,而且也不一定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而開源芯片設計可望將芯片設計門檻大大降低,以至于3-5人的小團隊在3-4個月內,只需幾萬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場競爭力的芯片,從而將促進芯片產業的繁榮,能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我們相信,RISC-V將在硬件界得到如開源軟件Linux在軟件界同等的成功。”倪光南樂觀地表示。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