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探專家”“洞察”號在火星登陸 將開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美國東部時間26日下午3時01分(北京時間27日凌晨4時01分),經過僅數分鐘但略顯漫長的緊張等待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科學家終于接收到了來自“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無線電信號。隨后NASA宣布,“洞察”號成功在火星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登陸,即將開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洞察”號是繼2012年“好奇”號探測器后美國首個登陸火星的探測器,負責執行NASA首個火星內部深層結構探測任務,對火星地核組成及狀態、地殼厚度和結構等情況進行調查,幫助科學家揭示太陽系內巖石行星的演化過程。
在登陸火星之前,“洞察”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了205天,并進行了6次軌道修正。美東時間26日下午2時47分,探測器按計劃準時進入火星大氣層,在隨后不足7分鐘時間里,將飛行時速從19800公里降至8公里,并克服了高溫及沙塵的影響,最終平穩著陸。盡管NASA在登陸火星方面有著長期且成功的經驗,但“洞察”號此次登陸仍面臨很多新挑戰,因此登陸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順利完成,都激起JPL控制室內科學家們的一陣掌聲,而在收到信號確認登陸成功的一刻,從紐約時代廣場到洛杉磯加州科學中心,觀看NASA直播的民眾歡呼雀躍,NASA的科學家們也是激動不已。
“洞察”號的登陸點位于火星艾利希平原西段,地勢平坦,巖石稀少。NASA稱選擇此處主要是為了安全:一是這里地勢較低,可最大限度保證其上空有足夠厚的大氣層便于探測器降速;二是這里離赤道較近,可保證有充足陽光為探測器的太陽能電池板供能。此外,NASA火星“奧德賽”軌道飛行器提供的證據也表明,登陸點地區土壤易于鉆探,更便于科學儀器深入火星內部探測。
在“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后,NASA科學家團隊將開始著手部署探測器搭載的科學儀器。他們期待一個月后“洞察”號能與600公里外的“好奇”號一起“雙星閃爍”,幫助人類盡早了解這顆紅色星球的奧秘。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