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退保黑產”利益鏈 13家險企聯名舉報
6月1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近日,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險公司聯名致信當地金融監管局,舉報以當地一家企業咨詢管理公司為代表的職業從事惡意代理退保業務的團伙。
根據舉報內容,該團伙通過四處散發廣告,揚言受理各大保險公司保單的全額退保業務,不管保單是繳清、中止還是已經退保的。并以代理辦理退保業務為名,收取30%至50%的高額手續費,引誘消費者將身份證、銀行卡、電話卡交到其手中,以偽造證據、釣魚錄音、聚眾投訴等方式向當地銀保監局、保險公司施加軟暴力影響,逼迫保險公司滿足其全額退保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聯名舉報的13家保險公司,已基本囊括當地人身險市場主體機構。13家保險公司表示,惡意投訴嚴重干擾了保險市場秩序,對保險業聲譽造成了破壞性影響,且其行為事實上造成了對保險公司的“擠兌”,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群體性事件。
與此同時,當風險真正來臨的時候保險消費者因為失去了保險的庇護而無法得到經濟補償,損失慘重,社會影響極壞。保險公司方面請求當地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多部門依法對上述團伙行為進行查處。
揭露“退保黑產”利益鏈
13家保險公司在舉報信中詳細列舉了“保險咨詢服務”背后“退保黑產”的具體操作步驟。
第一步:利用網絡平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廣泛散布代辦“全額退保”業務,拉攏保險業在職或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或直接前往保險公司營業場所“開拓”業務。
第二步:通過欺騙、慫恿等方式激起保險消費者不滿,鼓動其簽署所謂的《保險咨詢服務協議書》,收取高額保證金,要求客戶提供實名制電話號碼、銀行卡及身份證等。
第三步:捏造事實,撰寫格式化舉報、投訴信函寄給當地銀保監局,或直接撥打保險公司、銀保監局投訴熱線,要求查處保險公司所謂的違法違規行為,并全額退保。
第四步:煽動客戶頻繁投訴、纏訴,給銀保監局施加壓力,倒逼保險公司辦理全額退保。還要求保險消費者在獲得全額退保承諾前不得與保險公司溝通,讓保險公司、監管機關無法面見當事人了解真相。
第五步:保險公司迫于監管和投訴壓力,一旦滿足其投訴訴求,被舉報人即以“成功案例”迅速轉發,擴大宣傳,進而招攬更多“新業務”。
第六步:保險公司將資金打到客戶賬上,該團伙即要求客戶支付高額手續費,若客戶反悔即派出兩至三人的“催收”小組上門收費,采取堵門、跟蹤、威脅的方式迫使客戶就范。
已形成較穩定的違法犯罪組織
“被舉報人已形成較穩定的違法犯罪組織,人數較多,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舉報信透露,被舉報人團伙擁有固定成員20余人,零散人員眾多,每天早會都有專人派至各大保險公司客服營業場所招攬業務,慫恿客戶委托其全額退保。
被舉報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大肆通過boss直聘、淘寶商鋪、抖音視頻等網絡平臺、微信朋友圈、群發短信等方式發布“可解決所有客戶的全額保險退保咨詢、受理全國范圍內各大保險公司全額退保業務、致力于解決客戶全額退保事業”等虛假信息,假借保險咨詢服務之名,誘使、欺騙不明真相的保險消費者簽訂“保險咨詢服務”或“代理全額退保”協議,違法開展“惡意投訴全額退保咨詢”保險業務。
獲取30%至50%高額經濟利益
對于利益分配,舉報信中也進行了披露。總體來看,被舉報人通過惡意退保投訴可獲取30%至50%的高額經濟利益,其中招攬業務者獲得10%至20%利益,團伙頭目獲得20%至30%的利益。
首先,被舉報人通過故意抹黑保險業形象,攛掇保險消費者委托其辦理全額退保,收取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保證金,然后簽訂所謂“代理退保咨詢”的協議,約定消費者在收到全額退保資金后支付30%至50%的高額手續費。
同時,該團伙還通過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攏保險業在職業務員或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或分散“蹲守”各家保險公司營業場所“攔截”客戶。13家保險公司認為,這對正常的保險市場秩序形成了巨大威脅。
惡意推高險企非正常退保率
13家保險公司稱惡意退保、惡意投訴團伙為“黑惡勢力”,其一系列行為是“違法犯罪活動”。其利用國家“嚴監管、重處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政策,通過惡意金融投訴牟取非法利益,已在人身險行業內形成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
舉報信提到,被舉報人通過虛假宣傳降低保險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價值期待以及對保險公司商譽進行負面評價,是其誤導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的慣用伎倆。
“黑惡勢力”打著“維權”的幌子,利用從保險消費者手中獲取的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系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冒充消費者大量通過電話或信函舉報的方式惡意投訴、騷擾當地銀保監局和保險公司,導致當地12378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長期被惡意投訴霸占,其他保險消費者難以正常表達維權訴求。
甚至在消費者想終止“代理退保”協議時,被舉報人竟然采取堵門、威脅等極端手段欺壓消費者,脅迫其“配合”向銀保監局或保險公司進行纏訴。同時,因“黑惡勢力”惡意推高險企非正常退保率,保險公司蒙受較大經濟損失,償付能力亦受到嚴重影響,若不及時予以制止,勢必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和“擠兌”群體性事件。
多地監管部門已出手
事實上,去年以來,廣東、廣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監管部門已陸續發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騙局的風險提示。銀保監會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險公司下發了相關函件,試圖摸底“代理退保”產業鏈,并制定專項治理方案。
今年2月中旬,針對疫情期間“代理退保”騙局重現現象,廈門銀保監局再次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謹慎退保,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利益。
今年4月9日,銀保監會也發布了相關公告,表示此類行為不僅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而且最終損害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此,消保局提醒消費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6月12日,據相關媒體消息,為摸清近期轄內人身險公司退保風險底數,上海銀保監局近日決定將開展人身險公司退保風險排查工作。據悉,此次將排査以下重點風險情況:
一是關注疫情以來大額保單因續期繳費困難面臨的退保風險。
二是關注“黑色產業鏈代理投訴”引發的非正常退保風險。
三是關注業務團隊基于基本法套利引發的集中退保風險。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